
生活本真,触手可及
孙培棠
晨光初醒,楼下早点摊的热气正一缕缕往上冒。老板娘麻利地捞起油条,顺手撒上一把葱花,那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这不声不响的人间烟火,却比多少大道理都更能叫人醒神。
我们总习惯把生活想得太复杂。仿佛非得读破万卷书、走遍万里路,才能寻得一点人生的真谛。却忘了,最是本真的日子,就藏在每一天的琐碎里。
隔壁单元的老张,每天清晨总拎着鸟笼去公园遛弯。他常说:“你看这鸟儿,不求山珍海味,只要每日有几粒小米、一口清水,便能唱出最好听的歌。”话糙理不糙。人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总在追逐远方,渴望非凡,却常常忽略手边最平常的温暖。
记得母亲常念叨:“日子不求多富贵,但求有滋有味。”她总能把最简单的食材做出花样来——白菜豆腐能炖出奶白的汤,剩饭加点鸡蛋葱花一炒,便是最慰藉人心的吃食。小时候不懂,如今才渐渐明白:能把平凡日子过出光来,才是真正的本事。
这个时代太快了,快得让我们错把焦虑当上进,把忙碌当充实。手机里的世界越刷越空虚,桌上的外卖越吃越乏味。我们盯着屏幕里别人的生活,却忘了自己的小日子也同样珍贵。
不妨试试:清晨醒来,推开窗,深深吸一口带露水的空气;午后泡杯清茶,看茶叶在杯中舒展;傍晚约三五好友,不必山珍海味,一碟花生米也能聊得欢畅。这些瞬间看似微不足道,却是生活最坚实的底色。
人间至味往往在最平常处。菜市场里水灵灵的蔬菜、邻居分享的刚烤好的饼干、孩子放学路上采来的野花、老友见面时毫不掩饰的大笑……这些碎片般的温暖,串起来便是我们最值得珍惜的珠链。
有人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我倒觉得生活更需要“日常感”。不是刻意营造的精致,而是用心对待每一个平凡瞬间。一粥一饭的踏实,一言一笑的真诚,这些触手可及的温暖,才是最滋养灵魂的甘露。
愿你我在奔忙中不忘停下脚步,感受微风拂面,聆听细雨敲窗。生活不在别处,就在此刻;丰盛不在远方,就在这寻常日子里,等着我们去发现,去珍惜。
愿在平凡中,尝出生活的真滋味。
作者 简介
孙培棠(曾用名:大海滩、许旭),徐州市国土资源局退休干部。
《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文学爱好者。在乡镇担任通讯员时期,先后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徐州日报》《铜山报》及省、市、县电台发表稿件500余篇。退休后重拾文学创作,已出版:
文集《人生交响曲》(30万字)
散文集《百花飘香》(25万字)
长篇小说《乡村风情》(27万字)
主要获奖作品:
报告文学《大美徐州》(一部家乡文化的壮丽史诗)荣获2024当代作家年度文学奖一等奖。
散文《放歌磨盘山》获“翰墨流芳杯”全国文学原创大赛三等奖。
《愿做党需要的那颗螺丝钉》在“喜迎二十大,初心不改”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文学作品在中共徐州市机关工委“见证精彩、时代印记——喜迎二十大”文学、摄影征文中荣获优秀奖。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盛世阅兵•礼赞强国”(2025)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25573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