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骨忠魂铸丰碑 (四)
作者 栾武江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赵尚志还是一位儒将,他带领的抗日联军第三军也是一支既能打胜仗,也会唱歌的英雄队伍。1936年8月1日, 赵尚志写下了豪迈诗词《满江红 黑水白山》:“黑水白山,被凶残日寇强占。我中华无辜男儿,倍受摧残。血染山河遍野,贫困流离怨载天。想故国庄园无复见,泪潸然。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看拼斗疆场,军威赫显。冰天雪地矢壮志,霜夜凄雨勇倍添。待光复东北凯旋日,慰轩辕。”这首词作强烈地表达了赵尚志对祖国的赤胆忠心与坚信抗日战争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
1939年5月,共产国际决定任命赵尚志为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让他回东北主持工作。1939年7月,赵尚志带领戴洪斌、祁致中、于保合、陈雷等100多人的小分队,返回东北抗日战场。这个时候,东北的抗日斗争形势更加严峻,抗联队伍的处境更加危险。经过慎重而细致的考虑,1940年11月27日,赵尚志起草了《向之关于布置和建立东北游击队的报告》,并报请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也是在这一天,赵尚志写下了他一生中最壮烈的,也是最后的诗篇——《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一朝》。这首诗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携手一致革命者才是知友,用大家精诚的鲜血将旗染好,庆凯歌,看红旗到处飘飘,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一朝!”这首诗表达了赵尚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他渴望对日本侵略者进行最后一战的坚强决心。
而在这一时期,赵尚志和他的抗联小分队主要活动在鹤北的林区。赵尚志之所以选择这一区域,是因为在1938年以前,这里是抗联第三军、第六军、第九军、第十一军重要的活动区域和密营、兵工厂、被服厂所在地。而且,1939年,赵尚志在这一带的梧桐河流域活动了半年之久,根据他的分析,这一带有利于开展抗日游击活动的条件很多。
但有一点赵尚志绝没有想到:敌伪特务机关早已获知他在鹤北一带活动的消息,派出大批特务四处打探他的行踪,并对他设下诱捕陷阱,张网以待。
1942年2月12日凌晨,赵尚志率部袭击伪兴山(鹤岗)警察署所属梧桐河警察分驻所时,在吕家菜园子附近,被混入抗联队伍的兴山警察署特务刘德山偷袭,身受重伤。虽经吕家菜园子的主人孙克茂、吕振清夫妇全力救治,但因伤重不治,最后落入敌手,不幸牺牲。关于赵尚志壮烈牺牲的情景,据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部编写的《满洲共产抗日运动概况》记载:赵尚志受致命重伤,仅生存八小时。于此期间,对审讯之满人警察官称:“我死不足惜,今将逝去,还有何可问?”赵尚志所显示出的尊严,是作为威震敌胆的抗日将领的尊严,是不甘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伟大中华民族的尊严。这一刻,赵尚志实现了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誓言,战斗到最后一息,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那一年,他只有34岁。
赵尚志牺牲后,苏联红军特地为他印制了一本表彰他英勇抗日的纪念册,题名《民族英雄赵尚志——中国的夏伯阳》。而日伪警务司司长长谷明山发表谈话称:“祸满元凶,从此诛灭”“满洲匪首最后消灭”,并借此大肆宣扬日本侵略者的“胜利”。但事实证明,真正的胜利者并不是凶狠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而是英勇的中国人民。1945年8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14年的艰苦奋战,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根据《砥砺前行——鹤岗发展历程》记载: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夏云阶、赵尚志、祁致中、崔振寰、马德山、冯治刚、王玉生、黄有等多位抗日将领和数以千计的知名和不知名的抗联烈士血洒疆场,英雄事迹彪炳史册、光照千秋。
关于黄有烈士,我所知道的是:他原来是汤原太平川有名的大地主,从1935年开始,他就舍尽家财支援抗日斗争。1936年,更是倾其所有参加抗日联军,曾任抗联第六军副官、稽查处长等职,为建立军政干校、培养抗联干部作出重要贡献。1937年冬天,他只身把日本守备队引入深山,致其冻饿而死近百人。1938年春,他被敌人杀害。黄有,死得其所,万人敬仰。



灵感简介:现任北京运河情文化传媒中心轮值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北戴河创作基地签约主播。企业退休干部,喜爱诵读和文学,市图书馆优秀志愿者,多家平台主播。愿用有声的文字传递正能量和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