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天头条】叙事史诗《七绝·天下为局弈无赢——〈三国演义〉欣赏(三百九十)》
作者:张志江(北京)
三百九十
后出师表(二)
乱势蹉跎堕地空,
繁辉荏苒含风远。
踌躇懦弱愿春迟,
怅惘英雄愁日晚。

注:诸葛亮向刘禅陈述北伐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驳斥反对意见,并说明当前是趁机进兵的有利时机,以此践行对先帝的遗愿;“乱势”,喻曹魏“疲于西”(应对蜀汉)、“务于东”(应对东吴),正符合兵法中“乘敌疲劳”的用兵法则。亦是北伐的最佳时机。

这首《后出师表》(二),以凝练诗句复刻诸葛亮北伐时的时局与心境,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文学感染力,是“以诗解三国”的典型佳作。
1. 意象与时局:以景喻事,还原历史背景
前两句“乱势蹉跎堕地空,繁辉荏苒含风远”,精准呼应注中“曹魏疲于西、务于东”的乱局。“乱势”直接点出曹魏两线受敌的被动处境,“蹉跎堕地空”则暗写其兵力分散、应对乏力的状态,暗合兵法“乘敌疲劳”的北伐契机;“繁辉荏苒”以时光流逝的意象,既指曹魏此前的强盛已随局势推移渐远,也暗示蜀汉若不把握时机,北伐良机将如“含风远”的光影般消散,为后文“愁日晚”埋下伏笔。
2. 情感与人物:对比见志,凸显武侯心境
后两句“踌躇懦弱愿春迟,怅惘英雄愁日晚”,通过鲜明对比展现两类人物的态度,聚焦诸葛亮的核心情感。“踌躇懦弱”直指蜀汉内部反对北伐的保守势力,他们“愿春迟”的心态,实则是畏惧风险、不愿进取;而“怅惘英雄”正是诸葛亮的自我写照,“愁日晚”道尽他的深层焦虑——既为先帝遗愿未竟而愁,也为自己年事渐高、恐难完成北伐大业而怅,精准还原《后出师表》中“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迫切感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壮感。
3. 结构与主旨:四句递进,呼应表文核心
全诗四句形成“述局—叹时—批懦—抒怀”的逻辑链,与《后出师表》“陈时局—驳异议—明决心”的行文脉络高度契合。从客观分析曹魏“乱势”,到感慨时机易逝,再到批判保守派,最终落脚于诸葛亮的个人怅惘,层层递进间,既诠释了北伐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也凸显了诸葛亮“践行先帝遗愿”的忠诚,让《后出师表》的历史精神通过诗歌语言更易感知。


叙事史诗《七绝·天下为局弈无赢——〈三国演义〉欣赏(十六)》
作者:张志江(北京)

十六
王允巧使连环计(押庚韵)
司徒穆子连环计,
宰相温公耸翠情。
紫诰无心悲墨吏,
黄泉有道怨书生。

注:“司徒”,王允;“穆子”,喻董卓和吕布像孩子一样幼稚;“连环计”,指将貂蝉同时许配给两个人,以引起双方内讧;“温公”,喻温候吕布;“耸翠”,山峦及树木高耸苍翠。喻董吕二人的激情;“紫诰”,诏书;“墨吏”,贪腐的官吏。喻董吕二人为官不正。

张志江,字乐天,号观潮散人。北京八大处。
偶有小作散见于相关载体。其【叙事史诗《七绝·天下为局弈无赢——〈三国演义〉欣赏》系列作品】等,被优选进《百度》、《今日头条》等数十家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