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原诗
七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文/苏文文
红色旌旗美如虹,金戈铁马正温存。
军民联动殚精虑,驱寇东瀛鬼子昏。
先烈英雄长铭记,情怀家国感天恩。
和平友好聚华夏,共迎未来地势坤。
2025.9.3
读苏文文社长《七律·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感言
文/张俊侠
初读苏文文社长这首七律,只觉字句间奔涌着山河气魄;再读细品,方知其笔墨深处,藏着对历史的敬畏、对精神的传承,更有对民族未来的深沉叩问——不愧是荣耀中国文学社以笔为炬的时代歌者。
“红色旌旗美如虹”起笔便破纸而出,那抹虹彩从不是单纯的视觉意象,它是战火中不倒的信仰底色,是千万人用热血染就的精神图腾,一开篇便将“为何而战”的初心立了起来。而“金戈铁马正温存”一句,最是耐人寻味:“金戈铁马”是硝烟弥漫的过往,“温存”却是当下的回望与珍视——这份“温存”,不是对战争的美化,而是对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的敬畏,是让铁血记忆在时光里沉淀为精神养分的智慧,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成为有温度的传承。
“军民联动殚精虑,驱寇东瀛鬼子昏”两句,看似是对历史场景的勾勒,实则道破了民族抗争的根本底气。“军民联动”四个字,藏着“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深刻逻辑,正是无数普通人的“殚精虑”,才汇聚成击溃侵略者的洪流;“鬼子昏”的“昏”,不仅是敌军的溃败,更是霸权主义、侵略野心的必然破产,这既是历史的结局,也是对当下“正义必胜”的无声注解。
至“先烈英雄长铭记,情怀家国感天恩”,情感从历史叙事转向精神内省。“铭记”从不是简单的缅怀,而是对“我是谁、从哪里来”的身份确认——记住先烈,便是记住民族的精神根脉;“感天恩”也非空泛的感慨,这份“恩”,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生存权,是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机遇,而“家国情怀”,正是将这份感恩转化为守护当下、开创未来的行动自觉。
末句“和平友好聚华夏,共迎未来地势坤”,则将全诗的格局从历史拉向未来。“和平友好”不是被动的祈愿,而是华夏民族历经苦难后坚定的价值选择;“聚华夏”三字,点出团结仍是应对一切挑战的核心力量。而“地势坤”的化用,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取《周易》中“厚德载物”的包容,也含“自强不息”的坚韧,暗喻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姿态:以厚重的历史为基,以团结的力量为翼,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这既是对先烈的告慰,也是对时代的承诺。
整首诗短短五十六字,既是对八十年前那段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当代诠释。苏社长以平仄为骨、以赤诚为魂,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深意藏于笔墨之间,真正践行了荣耀中国文学社“铁肩担道义,妙手铸华章”的初心。这样的诗,读之可感山河气魄,品之能悟精神传承,更能唤醒我们心中那份属于中国人的责任与担当。
2025.9.3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