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慌了,西方也瞒不住了!9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用85种语言向全球转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及阅兵盛况!这阵仗可太大了,联合国官方语言才6种,咱这85种语言几乎能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
这话听着像是文化传播领域的技术展示,实则是"全球叙事权争夺战",当西方媒体还在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老三样"解读世界时,中国已经架起85个语言喇叭,准备给地球村来个全景式现场直播,重构全球话语体系!
要知道,这不是简单的"秀肌肉",而是更高维度的"秀话语权",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覆盖的是政府间交流,而中国的85种语言瞄准的是非洲的斯瓦希里语使用者、南亚的泰米尔语群体、中东的库尔德语社区......
这些被国际主流媒体长期边缘化的受众,第一次能用自己的母语直接聆听中国视角的二战历史叙述,这种"精准文化投送"的能力,比任何武器展示都让某些国家坐立不安。
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放大招,与当当下的国际局势有着莫大的关系。
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西方试图将俄罗斯塑造成"新纳粹",却刻意回避自己在二战前期对德国的绥靖政策;日本近年来不断谋求"正常国家"地位,试图模糊其侵略历史;美国则在亚太搞"印太战略"。
在这个历史叙事混乱不堪的节骨眼上,中国用85种语言重申"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正义性,相当于给全球认知战场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更值得玩味的是西方的反应,往常这种时候,BBC、CNN们早就跳出来酸溜溜地说什么"中国炫耀武力",但这次他们的调门明显低了不少,毕竟谁都不敢公开否定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这种"哑巴吃黄连"的窘态,恰恰暴露了西方在历史话语权上的双标:自己的诺曼底登陆纪念可以全球直播,别人的抗战胜利纪念就是"宣传秀"?
日本的焦虑则更加明显,安倍晋三生前力推的"战后外交总决算"试图摆脱历史包袱,但85种语言的全球传播就像一面照妖镜,让日本某些势力篡改教科书的行径无所遁形。
特别是当缅甸语、老挝语、越南语等东南亚语言频道同步播出南京大屠杀史料时,日本多年来在东南亚的文化渗透攻势恐怕要大打折扣。
而这场语言盛宴的背后,是中国经过多年布局的全球传播网络,从2016年成立国际传播局,到2021年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再到如今85种语言的直播能力,这不是突然开挂,而是系统性建设的成果。
就像下围棋,西方还在纠结单个棋子的得失,中国已经完成了全盘布局。
当然,最让西方担忧的不是技术能力,而是叙事内容的颠覆性,当斯瓦希里语观众听到"中国是二战东方主战场",当阿拉伯语用户了解"中国拯救了30万犹太难民",当葡萄牙语听众知道"日本731部队的罪行"......
这些被西方媒体刻意淡化的历史真相,正在重构各国民众的集体记忆,这才是真正的"认知域作战"。
有人会说这是"宣传",但别忘了,话语权争夺的本质就是看谁的故事更能打动人。
西方还在用"民主对抗威权"的陈旧框架,而中国拿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叙事:我们纪念抗战胜利,不仅是缅怀历史,更是警示世界,当法西斯主义改头换面重新登场时,全人类必须保持警惕。
9月3日的85种语言直播,就像一场全球同步的历史公开课,这节课要讲的不只是中国的抗战,更是所有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的共同记忆。
从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到西班牙国际纵队,再到中国的持久抗战,反法西斯精神本就是跨越国界的人类遗产。
所以西方为什么慌,因为他们突然发现,那个曾经被他们定义的中国,正在用他们听不懂的语言,向世界重新定义自己。
而当全球大多数人都能用自己的母语聆听这种定义时,西方话语霸权的好日子,恐怕真的要到头了。
编辑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