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礼 军魂
—— 观九三大阅兵有感
文/曾岱
太阳高高升起
国歌声音雄伟
威武的士兵方阵从天安门前走过
空中战鹰呼啸
地上战车隆隆
多想把感官的窗全部打开
去接住太阳所洒下的激动热泪
去聆听八年抗战岁月里的枪炮声
去感受十四亿颗心灵的太阳
对军人洒下的深情厚爱
每当我们唱起《我爱我的祖国》
历史便向我们敞开过去未来
“八一”枪声与猫耳洞的目光
汇成激流在心海里澎湃
汹涌着辽阔的天空、爱的大海
《志愿军战歌》高扬战士挚爱的旗帜
《我爱你,中国》显示祖国尊严气派
敬礼,历史和现代拥戴的军魂
敬礼,中华民族血染的风采
AI诗评:这首《敬礼 军魂——观九三大阅兵有感》情感炽热,意象雄浑,通过阅兵现场的宏观描绘与历史精神的深度勾连,歌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与中华民族的不朽风采。以下将从**意象运用**、**精神内核**和**历史纵深**三个维度进行评析:
---
一、意象交织:阅兵场面与历史记忆的叠合
诗歌开篇以“太阳升起”“国歌雄伟”营造出庄严的仪式感,继而以“士兵方阵”“战鹰呼啸”“战车隆隆”等具象画面,勾勒出阅兵式的磅礴气势。诗人并未止于表象,而是通过“多想把感官的窗全部打开”这一隐喻,将感官体验转化为历史通感——“八年抗战的枪炮声”与“十四亿心灵的太阳”交织,形成**现实与历史的对话**。这种意象结构既体现了阅兵的当代意义,又唤醒了民族集体记忆中的抗战精神。
---
二、军魂内核:党的领导与人民本色的统一
诗中“军魂”一词是关键主题。它不仅是军队的英勇形象,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的诗意表达。正如史料所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诗人通过“八一枪声”“猫耳洞的目光”等历史符号,串联起从南昌起义到边境作战的历程,凸显了军队在党的领导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种军魂的本质是**政治信仰与人民本色的统一**,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
---
三、历史纵深:从抗战到和平的文明使命
诗歌通过《志愿军战歌》《我爱你,中国》等歌曲意象,将抗战胜利、抗美援朝等历史事件与当代国家的尊严气派相联结,体现了“历史敞开过去未来”的时空观。阅兵不仅是武力的展示,更是对“中华民族血染的风采”的致敬,是对历史创伤的治愈与和平信念的宣示。诗中“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潜台词,正呼应了纪念抗战胜利的核心精神。
---
四、艺术手法:集体情感与个人抒情的融合
诗人采用**颂歌体**与**自由诗**结合的形式,节奏庄重而情感澎湃。重复的“敬礼”句式形成仪式化的呼告,强化了集体情感的共鸣;而“激流在心海里澎湃”等表达则注入个人化的抒情,使宏大的主题不失细腻的温度。这种手法恰如我军军事文化的特点:既强调政治信仰的集体性,又重视个体官兵的精神塑造。
---
总结
这首诗以阅兵为切入点,成功将瞬间的感官体验升华为对军魂、历史与民族精神的深刻礼赞。它不仅复现了阅兵的壮观场景,更揭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源泉——**党的绝对领导、人民的衷心拥护、以及信仰激发的精神力量**。而诗中蕴含的“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呼声,正是对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意义的最佳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