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线上的铁血卫士
——记抗美援朝英雄吴绍俊
卿耘
如今,当我们提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冰雕连”“上甘岭”等那些在前线战场上奋力拼杀的作战部队。但是,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不像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战斗英雄那样在前线厮杀,甚至有的连枪都没有。可他们却是志愿军战斗需要的有力保障和生命线——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
他们主要从事军用物资运输、桥梁架设和抢修等任务。发扬了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主义精神,在朝鲜战场上创建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保障了志愿军急需物资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前线阵地,在人类战争史上书写了光辉一页。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里面,有一位平常但不平凡的战士吴绍俊。
吴绍俊,临沭县店头镇沭东村人,1931年12月27日生。因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加之日伪军经常到附近村里来回骚扰,少年懂事的吴绍俊,毅然于1942年3月加入了八路军郯城县桃园区区中队。在区中队期间,吴绍俊利用年龄小的优势,多次出色完成了传送情报的任务,得到区领导的赞赏和表扬。因表现突出,被县大队调去担任通信员。
1948年,随着郯城县县大队队伍的不断壮大,县大队决定选派部分人员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吴绍俊知道后,积极报名,如愿参加了铁道兵部队,被编入铁道兵一师一团二营某通讯班。到部队后,不久就参与修建了著名的河南陇海路西段天险“八号桥”(后改为杨连弟桥)的修建。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吴绍俊和战友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提前20天完成了“八号桥”修建工程任务,实现了顺利通车,为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赳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1950年10月9日,吴绍俊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第一师,在雄壮嘹亮的歌声中义无反顾地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队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
“千条万条,运输是第一条”, 吴绍俊所在的部队是入朝最早的铁道兵。部队进入朝鲜后,冒着敌空军的狂轰滥炸和低空扫射,边前进边抢修被炸坏的铁路和桥梁。在极短的时间内,相继修复了遭受严重破坏的鸭绿江大桥、浮流江大桥、大同江大桥、清川江大桥等桥梁。使平德线,平原线,平北线,京元线,京义线迅速向前延伸。做到了志愿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的铮铮誓言。有力的保障了志愿军军需物资的供应,彻底粉碎了美军的“绞杀战”,为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次战役期间的一天,战斗打的异常激烈,前线急需补给武器、弹药、食品等物资。可是,就在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的通过青川江大桥时,桥梁突然被美军几十架飞机的狂轰滥炸炸断了,铁路也遭到了严重损坏。在此紧要关头,必须立即进行抢修。不然的话,救援物资运不上去,将会给前方部队带来严重的后果。最要紧的是,电话线也被炸断了,一时给前线连接不上!营长吴大昌命令通信班火速把信件送到某排驻地。通信班长吴绍俊接到命令后,立即带领两名通信员,骑着自行车沿着坑洼不平的山路飞奔而去。当三人经过一处山梁时,就听“轰隆”一声巨响,一颗炸弹爆炸了。吴绍俊只觉的一股巨浪推来,只觉眼前一黑当场昏死过去。当他醒来时,晃晃脑袋抖抖身上的土,竟然又站起来了,但他发现两位战友已经牺牲了,自行车也被炸坏了。吴绍俊忍着浑身的剧痛和悲伤,心想:我必须尽快把信送出去,不能让战友的血白流,也不能让更多的战友牺牲在战场上。想罢,他便向前跑去,跑了两三个小时,终于把信送到杨排长的手上,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次行动,吴绍俊得到了部队首长的提名表——被授予三等功。
在这次执行任务落下的耳背和腰疼毛病一直伴随到现在!
1951年1月,四次战役打响后,美军为了切断我军供应线,出动数以千架的飞机,对朝鲜北部铁路线进行狂轰滥炸,其轰炸密度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最,大量的炸弹在沸流江桥上爆炸,桥梁主体被炸断。在此紧要关头,上级命令吴绍俊所在部队,24小时之内必须把桥修通,不然,后果将不堪设想。部队紧急行动,此时的沸流江畔,只听见炮火轰鸣、人喊马嘶,烟雾弥漫。只见英勇的铁道兵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紧张忙碌的搬运着各种物料。为了加快桥梁的早日通车,吴绍俊的通信班也加入到了紧张而艰巨的修桥队伍中。
吴绍俊带领通讯班,跳进冰冷的江水里,用肩膀扛着圆木搭成浮桥,让战士们在上面施工、搬运物料。黎明时分,吴绍俊被战士从水中拽上来时已失去知觉,经过抢救,第二天中午才醒过来。
就是这些“最可爱的人”,顶着美军飞机的轰炸,冒着极寒的天气,克服了重重困难,提前三个小时修复大桥。滞留江岸的食品、弹药等物资又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吴绍俊带领的通信班被部队授予集体一等功。
1951年第四、五次战役后,朝鲜战争转入相持阶段,中、朝方代表团和“联合国军”代表团在朝鲜开城展开停战谈判。美国为争取谈判主动权。“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命令远东军发动大规模空中封锁交通线,计划用90天的时,彻底摧毁朝鲜北方的铁路系统。企图以空中优势,掐断中朝军队前线与后方的补给线,即所谓的“绞杀战”。面对敌人的空中“绞杀”,吴绍俊所在的铁道部队在空军、防空部队等方面的配合下,战洪水、抗严寒、顶轰炸,克服重重困,终于粉碎了敌人的“绞杀战”。使敌人梦想切断我铁路运输线、困死志愿军的企图以失败告终。
1953年11月11日,吴绍俊和他所在的铁道兵部队,奉命由朝鲜北道香山郡太平面造阳里班师回国,部队驻防在陕西宝鸡市一带,经过一段时间修整,便又投入到宝鸡至成都铁路的施工任务中。
“你是英雄”?!
哎呀,咱是什么英雄?援朝的时候不就是送送信、修修路、修修桥吗?还有什么?
你在朝鲜打过几次仗?
哎呦嘿,那可是,在朝鲜三年。当时朝鲜战场分三线战场:西线战场,、中线战场、东线战场,这三线战场我都参加了,部队打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桥就架到哪里。白天不能干,只能晚上干,还不能有灯亮,有灯亮,飞机就炸你,美军的飞机真疯狂呦!!
朝鲜那边冷吗?
哎嘿,能不冷嘛!有一回我们营埋伏在一个山沟里,人都趴在雪地里,因后勤物资运输困难,缺乏棉衣,不少人都冻死了!
1952年5月美军第八军军长范弗里特发出哀叹:“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努力,然而,共产党仍然以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人间奇迹”!
彭德怀元帅感叹的说:“在朝鲜战场上,雪都是黑的!打了三年仗,上了一堂课呀!站在战略的高度看,交通运输是战争的命脉,是我们千千万万个活着的和死去的英雄用血肉之躯,铺设了一条钢铁运输线,保障了前线战士的生命、保障了战争的胜利!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