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丹心叩门
杂役峰的混乱余波未平,楚禹却已置身事外。幽谷密室,气息隔绝,唯有清冷月光与怀中两件异物的微弱光华相伴。他盘膝而坐,凝灵境初期的修为缓缓巩固,体内那丝龙吟气力如初生之龙,虽细却韧,游走间带着一股潜藏的锋芒。
刘管事的嘶喊犹在耳畔,执法殿的阴影如芒在背。杂役峰已成是非之地,多留一刻便多一分危险。踏入外门,刻不容缓。
然外门非善地,规矩森严,若无引荐或过硬缘由,即便修为足够,一介杂役也难以轻易叩开那扇门。他需要一块敲门砖,一份足以引起外门注意,却又不会暴露自身秘密的“投名状”。
目光再次落在那枚丹根碎块上。此物得自丹阁废弃药鼎,虽只是残渣,但其蕴含的火土双属性灵力颇为精纯,远胜寻常药材,更隐隐与他那《九霄龙吟诀》修炼出的气力有一丝共鸣。或许……此物与某种失传的古丹方或炼丹手法有关?
一个大胆的计划逐渐在脑中成形。
风险极大。若判断失误,拿出此物无异自承丹阁之事;若所托非人,更是羊入虎口。
但机遇,从来与风险并存。
他需选一个目标。不能是位高权重、眼高于顶的长老执事,也不能是毫无话语权的普通弟子。最好是一位痴迷丹道、在宗内有些地位却又并非核心权力圈、且风评尚可之人。
数日暗中观察与零星信息拼凑,一个人选浮出脑海——百草峰执事,吴长老。传闻其丹道造诣不俗,却因性情耿直、不擅钻营,始终未能晋升内门丹堂,常年负责外门丹药炼制与低阶药草管理,对稀奇古怪的药材和丹方颇有研究。
就是他了。
楚禹不再犹豫。他换上一身稍整洁的杂役服,将自身气息稳稳维持在刚入凝灵境的程度,用一块粗布将那丹根碎块小心包裹,藏于袖中,悄然离开幽谷,直奔百草峰。
百草峰位于外门东南,药香弥漫。楚禹低眉顺眼,通报来意,言明有奇物献于吴长老研鉴。守峰弟子见他修为已至凝灵,虽是杂役衣着却气度沉静,不敢过分怠慢,通传进去。
等候不久,便被引入偏殿一间充斥着各种药味的书房。一位头发灰白、面容清癯、身着葛袍的老者正伏案查看一枚干枯草药,头也未抬:“何事?老夫忙得很。”
正是吴长老。
楚禹躬身行礼,不卑不亢:“杂役峰弟子楚禹,偶得一物,见识浅薄,难辨其妙,闻长老乃丹道大家,特来献上,请长老品鉴。”说罢,自袖中取出那粗布包裹,双手奉上。
吴长老这才抬眼,目光扫过楚禹,在其稳固的凝灵境气息上停留一瞬,闪过一丝诧异,随即落在那个粗布包上,皱了皱眉,似是嫌弃其鄙陋。他随手接过,漫不经心地打开。
当那枚暗沉温热、纹理奇异的丹根碎块映入眼帘时,吴长老漫不经心的表情瞬间凝固!
他猛地坐直身体,一把将碎块拿到眼前,指尖灵力微吐,仔细探查,眼神越来越亮,呼吸都微微急促起来:“这…这是…古法‘地元淬火丹’的丹核残渣?!虽灵力十不存一,但这淬炼手法、这火土交融的韵味…绝不会错!早已失传已久!你从何处得来?!”
他目光灼灼地盯向楚禹,带着审视与急切。
楚禹心下一松,赌对了!面上却依旧平静,早已备好说辞:“回长老,弟子前些时日奉命清理后山废弃药田,于一处坍塌的古修士洞府碎石中发现此物,见其奇异,便收了起来。不知竟是古丹残渣。”
“古修士洞府?”吴长老眉头紧锁,似在分辨真伪。后山荒僻,确有古代修士遗迹传闻,这说辞倒也能圆上。他注意力很快又被丹根吸引,喃喃自语:“地元淬火丹…传闻能以地脉火气淬炼灵力,夯实根基,对突破瓶颈大有裨益…可惜丹方早已失传,只剩零星记载…此物虽只是残渣,却蕴含一丝真意,或许能从中逆推出一二……”
他完全沉浸其中,反复摩挲观察,如获至宝。
楚禹静立一旁,耐心等待。
良久,吴长老才从狂热中稍稍回神,看向楚禹,目光已然不同,少了几分轻视,多了几分探究和赞赏:“你叫楚禹?杂役弟子?竟已突破凝灵境,倒是难得。此物于老夫确有大用。你献宝有功,想要何赏赐?灵石?丹药?”
楚禹深吸一口气,再次躬身,声音清晰而坚定:“弟子不敢求厚赏。只求长老能念弟子一心向道、刻苦修行,已臻凝灵境,愿为宗门效力,赐弟子一个外门考核的机会!”
吴长老一怔,重新打量眼前这个少年。不讨赏,只求一个机会?心思倒是沉稳。他沉吟片刻。一个杂役弟子晋升外门,并非大事,他身为执事,确有举荐考核之权。此子能寻得此物,且修为已至,心性看来也尚可,予个方便,结个善缘,未尝不可。更何况,他得了这丹根,心中正喜。
“罢了。”吴长老挥挥手,“看在你献此古丹残渣的份上,老夫便予你一个机会。持我令牌,去外事殿寻张执事,他会安排你进行外门弟子考核。能否通过,看你自家本事。”
说着,抛出一枚刻有药鼎纹路的木牌。
楚禹强压心中激动,双手接过令牌,深深一礼:“谢长老成全!”
“去吧。”吴长老注意力早已回到那丹根之上,不耐地挥挥手。
楚禹不再多言,转身退出书房,握紧手中那枚温热的木牌。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敲门砖,已递出。
下一步,便是堂堂正正,叩开那扇门!
他走出百草峰,阳光刺破云层,落在他身上。前路依旧艰险,但至少,他已看到了通往更高处的阶梯。
外事殿,就在前方。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