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暗隧惊魂
暗道深处,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和令人窒息的死寂。火折子微弱的光芒只能照亮脚下几步的范围,四周是粗糙冰冷的石壁,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尘土和霉菌混合的怪味,偶尔还能听到滴水的声音,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
地图十分简陋,只标注了大致的走向和几个岔路口。通道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有时需要弯腰才能通过,地面也凹凸不平,布满了碎石。
苏墨白举着火折子在前探路,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谢静舟紧跟其后,一只手轻轻搭在他的肩头,凭借超凡的听觉和感知,警惕着黑暗中可能存在的危险。
“左转。”她忽然低声提醒。前方果然出现了一个几乎被坍塌的土石掩埋大半的岔路口,若不细看极易错过。
任何疏忽,都可能万劫不复。
通道向下倾斜,越来越深,空气中的寒意也越来越重。石壁上开始出现湿滑的苔藓,脚下的积水渐渐没过脚踝,冰冷刺骨。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前方传来哗啦啦的水声。火光照耀下,只见通道被一条地下暗河截断。河水漆黑如墨,看不到底,水流湍急,不知通向何方。而对岸,隐约可见通道继续延伸。
“需要涉水过去。”苏墨白皱眉,试探了一下水温,冰冷彻骨,且水下情况不明。
“水里有东西。”谢静舟忽然拉住了他,侧耳倾听着水下的动静,脸色微凝,“不止一条,速度很快,是活物。”
话音未落,漆黑的水面突然炸开!数条黑影如同箭矢般蹿出,直扑两人!
那是一种形似鲶鱼、却长着四肢利爪、满口獠牙的怪鱼,眼睛退化,嗅觉却极其灵敏,显然是这黑暗环境中的猎食者!
苏墨白反应极快,手中火折子猛地向前一掷,暂时逼退了正面扑来的几条,同时反手抽出随身携带的短刃,斩向侧面袭来的怪鱼!
谢静舟虽目不能视,但听风辨位的能力在此刻发挥到极致。她身体如同没有重量般向后滑开,精准地避开撕咬,同时指尖弹出一枚石子,精准地打中一条怪鱼的头颅,将其击落水中。
然而,怪鱼数量众多,而且悍不畏死,不断从水中跃起攻击。火折子落入水中熄灭,周围瞬间陷入黑暗,只剩下怪鱼扑腾的水声和獠牙开合的咔咔声,更加凶险!
“背靠背!”苏墨白低吼一声,与谢静舟迅速靠拢,凭借感知挥刀格挡。短刃划破鱼身,带起腥臭的黏液。
黑暗极大地限制了苏墨白的发挥,却似乎对谢静舟影响不大。她总能提前预判怪鱼攻击的方位,及时提醒或出手化解。
两人配合越发默契,在黑暗中与这群水下凶物激烈搏杀。苏墨白的刀法简洁狠辣,专攻要害;谢静舟的身法诡异灵动,每每于间不容发之际化解危机。
任何默契,都需生死磨砺。
终于,最后一条怪鱼被苏墨白一刀斩断,掉入水中不再动弹。水中暂时恢复了平静,只剩下两人粗重的喘息声。
苏墨白重新点燃一支火折子(幸好准备充分),两人皆是浑身沾满腥臭的黏液,衣衫被撕破数处,颇为狼狈,但好在都只是皮外伤。
“必须尽快过去,血腥味可能会引来更多东西。”谢静舟提醒道。
河水冰冷湍急,水下还可能隐藏着危险。苏墨白观察了一下对岸的距离,又看了看头顶的岩壁。
“从上面过。”他指着上方几根垂下的、不知是石钟乳还是老树根的粗壮物体。
他将短刃咬在口中,深吸一口气,猛地向上跃起,抓住一根粗壮的藤蔓(或许是),身体一荡,便向对岸滑去。谢静舟紧随其后,动作甚至比他更加轻盈灵巧。
有惊无险地渡过暗河,两人不敢停留,继续前行。
之后的路上,又遇到了几处塌方,需要艰难攀爬通过,甚至还触发了某个残存的、早已锈蚀的机关,射出的弩箭力道大减,被有惊无险地避开。
这条废弃的暗道,果然危机四伏。
不知又走了多久,按照地图所示,应该已经接近出口。前方的通道开始向上倾斜,空气中那股霉味也逐渐变淡,甚至能感觉到一丝微弱的、新鲜的空气流动。
希望就在眼前。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看到出口亮光时,谢静舟猛地拉住了苏墨白。
“前面……有呼吸声。”她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凝重,“不是动物……是人。不止一个。”
有人?在这废弃的暗道出口埋伏?
苏墨白心中一凛,立刻熄灭了火折子,两人悄无声息地贴近石壁,凝神感知。
果然,从出口方向,隐隐传来极其轻微、却训练有素的呼吸声,大约有四五人左右,似乎正守株待兔。
是北凉的边军?还是……幽冥殿的人?他们怎么会知道这条秘道?
任何出口,都可能变成陷阱。
“怎么办?”苏墨白低声问。强闯肯定不行,对方以逸待劳,实力不明。
谢静舟沉默片刻,忽然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巧的玉瓶——正是之前装过“离火丹”的那个瓶子。里面如今只剩下一些药渣和残留的气息。
她将药渣倒在掌心,轻轻搓碎,然后示意苏墨白屏住呼吸。
她屈指一弹,些许药渣粉末无声无息地飘向前方通道。这离火丹药性极阳,残留的气息对于感知敏锐的人来说,如同黑暗中的明灯。
果然,前方埋伏的人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异常的能量波动惊动,呼吸声出现了一丝紊乱。
就在这刹那! 谢静舟动了! 她如同暗夜中的蝙蝠,悄无声息地贴着地面滑出,速度快得只剩下一道模糊的影子!同时,数枚尖锐的石子从她手中射出,并非射向人,而是射向通道顶部的某个脆弱点!
“噗噗噗!”石子没入岩壁。 “哗啦啦——”上方几块松动的岩石应声落下,砸向埋伏者所在的位置!
“有埋伏!” “小心!” 前方顿时传来几声低沉的惊呼和匆忙闪避的脚步声!埋伏被瞬间打乱!
“走!”谢静舟低喝一声,与苏墨白如同离弦之箭,趁着对方混乱的瞬间,猛地冲向了出口亮光之处!
身后传来怒喝声和兵刃破风声,但已然晚了!
两人冲出暗道出口,刺目的阳光瞬间笼罩下来!他们赫然身处一个半塌的烽火台内部!
顾不上适应光线,两人毫不停留,撞开朽烂的木门,向着远处莽莽的雪原疾奔而去!
身后,几名身穿黑色劲装、并非边军服饰的汉子从烽火台追出,看着两人迅速远去的背影,脸色难看,却没有再追击,只是迅速发出了某种信号。
风雪愈急,很快掩盖了所有的痕迹。
第三十四章 雪原孤城
冲出烽火台,眼前是一片望无际的、被厚厚积雪覆盖的荒原。狂风卷着雪沫,如同刀子般刮在脸上,能见度极低。远处,隐约可见一座巨大城市的轮廓,如同匍匐在雪原上的黑色巨兽——北凉城。
任何目标,在望也不代表抵达。
身后的追兵没有跟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那些黑衣人的出现,证明他们的行踪已经暴露,北凉城周边恐怕早已布满了眼线。
必须尽快入城,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两人顶着风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原中艰难前行。内力不断消耗以抵御严寒,速度并不快。
“刚才那些人,不是边军。”苏墨白喘着粗气,回想起那些黑衣人的身手和反应,明显是训练有素的江湖高手或者秘密部队。
“是宇文玄的人,还是幽冥殿的?”谢静舟眉头紧锁。北凉城的情况,比想象中更加复杂。
“灰衣人提醒我们,不要相信姓宇文的人。”苏墨白沉声道,“北凉城的守将,似乎就姓宇文?”
任何警告,都非空穴来风。
风雪越来越大,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气温骤降,呵气成冰。两人必须赶在彻底天黑前入城,否则在这雪原中过夜,即便不被发现,也会冻僵。
终于,在天色完全黑透之前,他们抵达了北凉城巨大的城门之下。
比起风鸣驿,北凉城的守备更加森严。高大的城墙上火把通明,巡逻的士兵盔甲鲜明,刀枪闪亮。城门处设有多重关卡,守城士兵眼神锐利地盘查着每一个入城的人,核对文书,检查货物,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两人混在最后一批等待入城的行商队伍中,压低斗笠,心中飞快思索着对策。没有通行文书,根本不可能通过正规途径入城。
“怎么办?”苏墨白低声道。强行闯关无异于自投罗网。
谢静舟沉默着,“观察”着城墙和周围的动静。忽然,她轻轻拉了拉苏墨白的衣袖,指向城墙西北角的方向。
“那边,守卫相对松懈,而且……有排水暗渠的口子,虽然狭窄,或许可以一试。”她的感知总能发现常人忽略的细节。
任何坚城,必有疏漏。
趁着守城士兵交接班、注意力稍有分散的刹那,两人悄无声息地脱离队伍,借着夜色和风雪的掩护,绕到了城墙西北角。
这里果然如谢静舟所说,巡逻的间隔较长,且有一个被积雪半掩的、通往城内的排水暗渠入口。铁栅栏早已锈蚀,用力之下,竟然被掰开了一个可容一人通过的缝隙。
一股污水的恶臭扑面而来。
顾不上许多,两人先后钻入了暗渠。里面空间狭窄,冰冷刺骨的污水混合着冰碴没过膝盖,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
黑暗中摸索前行了不知多久,前方终于出现了亮光和一个向上的铁梯。爬出铁梯,推开头顶沉重的盖子,两人发现自己身处一条偏僻小巷的角落。
身后是巨大的城墙,身前是北凉城错综复杂的街道。寒风呼啸着穿过巷子,卷起地上的雪沫。
他们,终于进来了。
然而,还未等他们松一口气,一阵整齐而沉重的马蹄声忽然从巷口传来!
一队盔甲鲜明的骑兵,举着火把,正好经过巷口!为首一名将领的目光,似乎无意中扫向了巷子深处!
火光一闪,照亮了两人刚刚钻出暗渠、狼狈不堪的身影!
“什么人?!”将领厉声喝道,手按上了刀柄!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