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夜思亲》诗评
中元夜思亲
江叔银(湖北麻城)
梧叶惊秋月半轮,中元夜色净无尘。
寒蛩啼彻三更雨,慈训裁成五蕴身。
每忆深恩惟堕泪,欲寻幽梦已湿巾。
遥知泉路应相念,白露泠泠落素茵。
这首七律以中元之夜为背景,融秋景、哀思与忆旧于一体,笔触细腻,情感沉郁,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得真挚动人,余味悠长。
首联“梧叶惊秋月半轮,中元夜色净无尘”,以景开篇,勾勒出一幅清寂的中元夜景。“梧叶”“秋月”点明时节,“惊秋”一词赋予梧叶动态,暗合诗人因秋感怀的心境;“夜色净无尘”既写月色的澄澈,也为全诗奠定了肃穆、纯净的基调,恰合中元节追思先人的氛围。
颔联“寒蛩啼彻三更雨,慈训裁成五蕴身”,由景入情,转写思念。“寒蛩”“三更雨”是秋夜典型意象,“啼彻”二字将虫鸣的凄清拉长,烘托出深夜的孤寂;后句以“慈训”扣“思亲”题眼,将亲人的教诲比作塑造自身“五蕴身”的力量,既写出亲人教诲对自己的深刻影响,也暗含“人去训存”的痛惜,情感厚重。
颈联“每忆深恩惟堕泪,欲寻幽梦已湿巾”,直抒胸臆,将思念推向高潮。“每忆”“惟堕泪”写出思念之频、之深,无需雕琢,却字字泣血;“欲寻幽梦”是对亲人的深切眷恋,“已湿巾”则以细节写梦醒后的失落与悲恸,虚实之间,把“思而不得见”的苦楚写得淋漓尽致。
尾联“遥知泉路应相念,白露泠泠落素茵”,以想象收束,余韵无穷。诗人由己及人,揣想泉路那边的亲人亦在思念自己,以“遥知”“应相念”传递出跨越生死的牵挂;“白露泠泠落素茵”复归秋景,清冷的白露与首联的“净无尘”呼应,既写秋夜之寒,也暗喻心境之凉,以景结情,让哀思在清寂的意境中缓缓沉淀。
全诗章法严谨,情景交融,意象选择贴合中元与思亲的主题,语言凝练而情感饱满,将对亲人的感恩、思念与失去后的怅惘,藏于秋夜月色、寒蛩冷露之间,读来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