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 路 翰 墨 莒 南 印 象
一一莒南文亭画家村画家甘肃通渭书画艺术节之行座谈会召开
文图/韩广华 候松平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2025年9月4日,山东省临沂市莒南文亭画家村画家甘肃通渭书画艺术节之行座谈会在莒南文亭画家村会议室召开。
出席座谈会的有:莒南县原政协副主席王亮善,莒南县文联副主席宋艳萍、临沂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理事、莒南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徐珩典、世界艺术家发展联合会副主席、兼山东分会主席、山东国画副院长、民革中央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刘朝波、临沂市兰山区总会沂蒙女雷锋爱心志愿服务团团长李小鲁、临沂电视台、融媒网主编侯松平、半朵花中文网文化研究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韩广华、莒南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莒南文亭画家村画家共26人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有莒南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徐珩典主持。
国家一级美术师刘朝波汇报了莒南画家村画家甘肃通渭书画艺术节之行的感悟和收获情况的汇报。刘朝波说,莒南文亭画家村画家于2025年8月16日一25日,组织12位画家赴甘肃通渭参加书画艺术节,全面了解甘肃通渭这片热土上悠久长远的书画文化情怀。
刘朝波说,甘肃通渭总人口占莒南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通渭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基,将“软实力”转化为“硬支撑”,书写”诗与远方”、”共生共荣”崭新篇章。
” 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这句民俗道出了通渭人对书画艺术的热爱。作为“中国艺术之乡”“中国书画”之乡,通渭的书画文化早已融入百姓生活的血脉。全县书画创作人员达1万多人,中书协、中美协会员60多人,民间收藏总量近300万件,年交额突破10亿大关,形成了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和西北最大的文房四宝交易基地,莒南文亭画家村在艺术节中经济效益创造了全国第一。
刘朝波要求,通过参加通渭县的书画艺术节,借鉴“西北风”创新途径,走访莒南的文化地标和乡村振兴示范点,把通渭的交易市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莒南文亭画家村的艺术氛围形成天然共鸣,开拓书画创作、市场运营等方面的合作空间。
山东金佰利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画家王传现作了表态发言。他说,莒南文亭画家村12位画家通渭之行,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学习和思想的碰撞,我们画家村的发展,更多侧重建设专业化的创作集群,依托画家村模式和市场意识,吸引画家集聚,形成创作与交流的平台,学习借鉴通渭在推动书画艺术普及化、产业化,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理念和成功做法,进一步增强莒南画家村的活力、特色及其与本人文化融合的深度。
莒南县原政协副主席王亮善在发言中说,我们的创作根基永远在莒南,要将在通渭感受到的艺术震撼力,人民群众的热情以及乡村振兴的实践,融合到沂蒙精神、山水田园、时代发展的表现中来,要更加深入地扎根莒南大地,服务莒南人民,创作出更多展现莒南特色,讲述莒南故事,讴歌莒南发展的优秀作品。
莒南县文联副主席宋艳萍在座谈会上作了讲话。她说,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举行莒南文亭画家村画家甘肃通渭书画艺术节之行座谈会,主要回顾和总结我们此次远赴通渭参加书画艺术节学习考察的丰硕成果,交流心得体会,深化认识感悟,并以此为契机,谋化未来两地艺术交流合作的新篇章。此次通渭之行,虽然时间不长,但成果丰硕,收获满满。这次之行让我们看到了文化艺术不仅陶冶情操,更能实实在在地赋能乡村经济。
宋艳萍要求,要跳出沂蒙,走进通渭,让我们的画家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地域艺术的独特魅力。通渭人民对书画艺术的虔诚与热爱,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参与者的心灵,为莒南文亭画家村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产生了新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探索,提升了莒南文亭画家村在全国书画界的影响力。
莒南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徐珩典作了全面总结。他说,今天的座谈会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气氛热烈,畅所欲言,围绕我们通渭之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作的激情被点燃,二是建立与通渭合作战略关系,三是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此次座谈会围绕“书画艺术与乡村振兴”展开讨论,画家们结合甘肃通渭“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独特文化背景,就如何将传统书画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