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镜界同心 (第四卷终)
黑暗,冰冷,重压。 如同沉沦在永夜的海底,每一寸肌肤都承受着万吨寒水的挤压,离火丹带来的暖意正在被飞速侵蚀,肺部因缺氧而灼痛,意识也开始模糊。
唯有掌心与肩头那灼热的月痕,如同黑暗中唯一的灯塔,顽强地闪烁着,指引着方向,也维系着彼此间一丝微弱的、却至关重要的感应。
苏墨白奋力划水,向着那点幽蓝光芒下潜。他能感觉到谢静舟和婆婆就在附近,三人如同被无形绳索连接,在这死亡深渊中艰难同行。
那光芒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清晰。 果然是一面巨大无比的青铜古镜! 它静静地镶嵌在潭底最深处的岩层之中,镜面光滑如初,历经无数岁月潭水侵蚀,竟没有丝毫锈迹,反而流淌着一种幽邃神秘的光泽。镜框上雕刻着繁复无比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以及各种从未见过的上古先民祭祀图案,充满了苍凉古朴的气息。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镜面中央那两个并排的、月牙状的凹槽!其形状、大小、弧度,与苏墨白掌心的月痕、谢静舟肩头的疤痕,完全一致!凹槽边缘闪烁着微弱的幽蓝光芒,正是吸引他们前来感应的源头!
这面古镜,就是通往“九幽地心祭坛”的真正入口!而同心契,就是开启它的钥匙!
三人悬浮在古镜前,离火丹的药力已所剩无几,可怕的寒意正重新席卷而来,时间紧迫!
如何开启?仅仅是触碰吗?
苏墨白看向谢静舟,谢静舟也“望”向他。尽管在水中无法言语,但一种奇妙的默契让他们同时伸出手——苏墨白将掌心印向左侧的月牙凹槽,谢静舟则抬起手,将肩头隔着衣物抵向右侧的凹槽(她无法直接让肩胛骨接触,但印记的力量似乎能透过身体传递)!
就在两人的印记与凹槽接触的刹那!
“嗡——!!!”
整个寒潭底部猛然一震!青铜古镜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蓝光,将漆黑的潭底照得一片通明!镜面上那两个月牙凹槽如同活了过来,疯狂地汲取着他们印记中的力量!
苏墨白和谢静舟同时感到一股难以形容的剧痛!仿佛灵魂都被抽离出一部分,注入那古镜之中!两人身体剧烈颤抖,几乎要昏厥过去!
紧接着,光滑的镜面不再是冰冷的青铜,而是化作了一片旋转的、深不见底的幽蓝漩涡!一股强大无比的吸力从中传来,瞬间将三人吞没!
天旋地转,时空变幻的感觉再次袭来!
仿佛只是一瞬,又仿佛是永恒。
当那强烈的晕眩感终于消退时,三人发现自己已然身处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
他们站在一条宽阔得难以置信的古老甬道之中。甬道两侧的石壁高耸入顶(看不到顶,上方是无穷的黑暗),壁上镶嵌着无数巨大的、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夜明珠,将整条甬道照得亮如白昼。地面铺着切割平整的黑色巨石,打磨得光可鉴人。
这里的空气不再阴寒刺骨,反而充满了一种古老、肃穆、甚至带着一丝神圣的气息。与外面那阴森恐怖的寒潭相比,这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然而,在这份恢宏与寂静之下,却隐藏着一种令人心悸的、源自灵魂深处的压抑感。仿佛有什么极其可怕的东西,就在这条甬道的尽头沉睡着。
“这里……就是九幽地心祭坛?”婆婆震惊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这超出了她所有的想象。这绝非幽冥殿能够建造的工程,这更像是神话时代的遗迹!
苏墨白和谢静舟都虚弱地跌坐在地,刚才开启镜门几乎抽干了他们的力量,尤其是印记之力,此刻两人掌心和肩头的灼热感虽然褪去,却传来一种难以言喻的空虚和疲惫。
任何获得都需要代价。开启通道,几乎耗尽了印记中储存的力量。
“看来……周太傅推测无误。”谢静舟喘息着,空洞的眸子“扫”视着周围,“这祭坛,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古老和……可怕。”
她挣扎着站起身,侧耳倾听着:“前面……有声音。很嘈杂,有很多人……还有……一种非常非常令人不安的能量波动!”
苏墨白和婆婆也凝神细听。果然,从甬道极深远处,隐隐传来纷乱的脚步声、金属碰撞声、以及一种低沉的、仿佛无数人在一起吟诵某种古老咒文的嗡嗡声!而那令人不安的能量波动,正随着吟诵声变得越来越强!
“是他们!幽冥殿!仪式已经开始了!”苏墨白脸色一变,强撑着站起来。
必须阻止他们!
三人顾不上恢复,立刻沿着这条恢宏却死寂的甬道向前疾奔。甬道长得仿佛没有尽头,两侧的景象一成不变,只有那些巨大的夜明珠无声地注视着这些不速之客。
越往前,那吟诵声和能量波动就越发清晰强烈。空气中开始弥漫起一股淡淡的、类似檀香却又带着一丝血腥气的古怪味道。
终于,前方出现了亮光,并非夜明珠的冷光,而是一种摇曳的、暗红色的光芒!
甬道的尽头,是一个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巨大到仿佛没有边界的底下穹隆!
穹隆的中央,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圆形祭坛。祭坛由九种不同颜色的巨大玉石砌成,分为九层,层层向上收缩,每一层都刻满了比青铜古镜上更加复杂、更加古老的符文。祭坛的四周,矗立着九根顶天立地的青铜巨柱,柱子上缠绕着巨大的黑色锁链,锁链的另一端……竟然连接着穹顶之上无尽的黑暗,仿佛锁着某种看不见的存在!
而此刻,祭坛的周围,密密麻麻站满了身穿幽冥殿服饰的人!他们按照特定的方位站立,如同众星拱月般围绕着祭坛,齐声吟诵着那晦涩古老的咒文。他们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能量流,不断注入祭坛之中。
祭坛的最底层,堆放着大量闪烁着各色光芒的奇异宝石、金属、以及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浸泡在特殊液体中的生物器官!显然,这是一个庞大而邪恶的阵法,正在进行着最后的能量积累!
在祭坛的第三层,苏墨白看到了两个身影!
一人身穿蟠龙蟒袍,负手而立,面容阴鸷,目光炽热地盯着祭坛最顶端,正是当朝摄政王——宇文玄!
而另一人,则全身笼罩在宽大的黑袍之中,脸上带着一张没有任何花纹的惨白面具,只露出一双深邃得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的眼睛。他站在祭坛的核心节点上,双手不断结出复杂诡异的手印,引导着整个阵法的能量运转。其身上散发出的气息,阴冷、强大、深不可测,远超之前遇到的所有敌人!
幽冥殿主!他终于出现了!
而在祭坛最高处,第九层平台的中心,有一个凸起的石台。石台上,静静地放置着一物——
那是一个通体漆黑、非金非石、形状不规则、大约人头大小的晶体。它表面没有任何光泽,却仿佛能吸收周围所有的光线和声音,只是看上一眼,就让人感到头晕目眩,神魂悸动,仿佛那里面沉睡着宇宙间最深的黑暗和最原始的恶意!
那,就是被封印的“极恶之物”?幽冥殿主的目标?
苏墨白三人的出现,立刻引起了外围守卫的注意!
“什么人?!”厉喝声响起,数十名幽冥殿精锐立刻围拢过来!
“闯进去!打断仪式!”婆婆厉喝一声,烟袋锅挥舞,率先迎了上去!
苏墨白和谢静舟也立刻出手!虽然力量未复,但此刻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战斗瞬间爆发!
然而,这里的幽冥殿守卫远比外面的更加精锐,而且人数众多,阵法严密。三人左冲右突,一时间竟难以突破重围,反而被死死缠住!
祭坛上,幽冥殿主似乎完全不受下方骚动的影响,他的结印速度越来越快,吟诵声也越来越急促洪亮!整个祭坛的符文都开始亮起,那九根青铜巨柱上的锁链发出哗啦啦的巨响,剧烈震颤起来!
祭坛顶端的那个黑色晶体,开始微微震动,表面浮现出丝丝缕缕的、如同血管般的暗红色纹路!一股难以形容的、足以让万物凋零、让法则崩坏的恐怖气息,开始从中弥漫出来!
封印,正在被加速解开!
“来不及了!”谢静舟格开一名守卫的攻击,焦急地喊道。她能感觉到,那黑色晶体中蕴含的力量正在苏醒,一旦彻底释放,一切都将无法挽回!
苏墨白看着祭坛上那两道身影,看着那即将破封的黑色晶体,看着周围越来越多的敌人,一股绝望涌上心头。
难道……真的无法阻止了吗?
就在此时,他的目光猛地被祭坛第二层角落里的一个身影吸引!
那是一个衣衫褴褛、白发苍苍、被粗大铁链锁在青铜柱上的老人!他低垂着头,似乎已经昏迷,但那张布满皱纹和血污的侧脸……
“周太傅!”苏墨白失声惊呼!周喆竟然没死,而是被囚禁于此!
似乎是听到了他的呼喊,那老人艰难地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看向他们的方向,干裂的嘴唇艰难地蠕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却发不出声音。但他的眼神,却死死地盯向了苏墨白和谢静舟,充满了无尽的焦急和……一种决绝的示意!
他的目光,在他们两人之间来回移动,最后猛地定格在祭坛最顶端那正在苏醒的黑色晶体上!
同时,苏墨白怀中的《河洛札记》突然变得滚烫!
一个疯狂的、几乎是自毁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入苏墨白的脑海!
周喆最后的那句批注——“星契相连,气血同燃,可撼幽冥?”
还有那本笔记最后的“契同心,血相融,或可争天命?”
难道……难道方法是……
苏墨白猛地看向谢静舟。 谢静舟似乎也通过某种感应,明白了周喆那决绝眼神的含义,以及苏墨白此刻的想法。
她的身体微微一顿。 任何关系的本质,都是交换。 而这一次,需要交换的,或许是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灵魂,去赌那虚无缥缈的一线生机。
四目相对。 在震天的喊杀声和古老的吟诵声中,在即将降临的末世浩劫面前。 两人眼中,同时闪过一抹相同的、义无反顾的决绝!
第四卷《血色同心》终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