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诸城市白龙山脚下,白龙河畔藏着一座自带 “传奇滤镜” 的村庄 —— 张戈庄。这里有 “十八门张” 家族的百年规矩、神马现身的奇幻传说,还有六十年一现的钱洞奇观;也有明代中医邱云岘的仁心济世,更有当代村民在党带领下“虎口夺粮”、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过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充满烟火气与神秘感的村庄,追寻流逝时光里的多彩多姿......
神奇的张戈庄
台见新
诸城白龙山脚下东北,有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张戈庄,白龙河自西南流经村前,从村东折向东北流入五龙河,平日路从村东经过,新建的明董高速公路从村西穿过,整个村庄东西狭长,呈西高东低状,全村220多户人家,780 多口人。这里虽属山岭田地,却是有名的“米粮川”,在这神奇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张戈庄人自古就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关于张戈庄村名的来历,源于唐代“十八门张”,原称“张古庄”,后来演化为张戈庄。
相传,唐代这里居住着一家非常富裕的大户人家,整个家族共住一个大院,四周筑有高大的围墙,开有十八个大门,因此号称“十八门张”。因为家族庞大,人口众多,经常出现同一天,这个大门呼天抢地悲怆地出殡,而另一个大门却张灯结彩喜迎新婚的场面。张家不仅家大业大,而且有权有势,曾经出过一位状元。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大家庭,当家人却是一位未结婚的年轻人。张家家族规定,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当家人要通过大家推选,不仅要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而且必须从未结婚的男性族人中选择,结了婚的不能入选,因为,结了婚的人,成立了家庭,就会产生私心杂念,如果再加上枕边风一吹,当家人会耳根子软了,会少了主见,因此,就不会公平处理族中之事了。
张家的当家人,大多在十八岁左右,此时年富力强,血气方刚,然而,红花还得绿叶扶持,当家人要受到族中长老的呵护和监督。有一年麦收当口,年轻的当家人宣布三日后开镰收割小麦,大家当然遵从照办。然而由于天气原因,小麦正是上成的时候,开镰早了小麦会减两成。族中长老提出异议,当家人审时度势,认识到错误,便诚恳地做了检查,不仅收回了成命,而且经过商讨十天以后再开镰,结果这一年获得了大丰收。曾经有人向年轻的当家人请教,如何领导好这么一个大家族,当家人说:“无他!只有忍忍忍,忍啊”!
张家十分富有,粮满仓丰、牛羊无数,光马就多达九十九匹。清早,九十九匹马儿迎着朝阳,奔腾在白龙山脚下草地上,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欢快地吃着鲜美的嫩草,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马儿吃饱了草就到村东湾里喝水。
有一次,细心地牧马人惊奇地发现,咦,九十九匹马怎么变成了一百匹了呢!就将这一发现向当家的汇报了,当家人机灵啊,知道这多出来的一定是一匹神马。于是,就叮嘱牧马人暗中在马匹上做了记号,同时准备好了一副精美的黄金笼头,并嵌上一颗宝珠,等第二天神马出现时,将它套住。第二天,马群又照样到村东湾喝水,那匹神马又出现了,牧马人趁神马不防备,一下子用笼头套住了。这是一匹鲜红的枣色儿马,牵回家,当家人大喜,将神马牢牢地拴在马桩上,奖赏了牧马人,并设宴庆祝。谁知第二天神马逃走了,追到村东湾,只见马笼头和嚼子、宝珠散落在湾岸边,神马不见了,奇怪的是自此湾里一侧地形就变成了一条长龙的形状。
该村至今仍发现有许多古迹。村南沟里发现了八口古代老井,老井附近有一个小湾称作“鸭湾”,附近还有地名叫“鸭栏”“鹅栏”,这是“十八门张”养殖家禽的地方。六十年代村民曾在村东挖出一个石头座子,经考证是古代立旗杆的座子,说明张家曾出过一名状元还是可信的,并且从村东南地里出土了许多古代砖瓦陶片。

令人称奇的是,六十年代末的一个秋天,百尺河人民公社农技站技术人员开着东方红链轨车来该村耕地,为了赶进度,晚上需要加班,经过一夜劳作,天还未亮时分,农技员就听到有东西打得犁铧“叮叮咚咚”地响,下来一看竟然是一枚枚铜钱。耕地耕出了铜钱,消息一传开,村民们闻讯纷纷赶来捡铜钱,其中有许多枚大的铜钱,称作钱模子,还有一个钱洞,有一位老汉见众人抢钱,为了让自己儿子多抢些钱,就一腚坐在钱洞上,说:“俺占下的,不能抢”!众人急忙把他拉到一边,咦!奇怪了,经老汉腚这么一坐,钱洞不见了,众人十分惊奇,一个劲地埋怨老汉。
这件事惊动了该村一位李姓老妈妈,她掐指一算,说:“距上次铜钱出现正好六十年了,这铜钱六十年出现一次啊。”接着,她讲述了六十年前发生在她家的一个神奇的故事。
那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她与老头子在地里收花生,老头子突然发现一个窟窿,趴下一看,竟然满是铜钱,不由大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就没有声张,悄悄用花生秧盖住,好等到晚上来取钱。到了夜深人静之时,老两口拿着布袋来装钱,运回家时,不巧遇到了一位赌钱鬼,见布袋鼓鼓囊囊的,问装的是什么,老头子说:“装的花生”。赌钱鬼不信,非要打开看看,老两口不让打开,赌钱鬼猛然把布袋戳破了,结果铜钱漏了出来,赌钱鬼见钱眼开,一声招呼,众赌鬼一窝蜂似的跑去李家花生地寻找钱洞,结果什么也找不到了。
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深翻土地,村民把东南坡土地翻了个遍,只是零星找到了几个小钱,你说奇怪不奇怪!
2016年前后,钱洞又突然出现了,有人又算了算,距上次出现钱洞时间正好六十年,你说神奇不神奇!由此可以推断,古代这里是否就是一处制造钱币的厂址呢?也未可知。可见“十八门张”不是传说,而是确实存在的。
古代这里有张戈庄集,以编席闻名于世。不仅能编农家用的普通席,而且能编双层带有花图案的席子,1938年以后,因为日本鬼子飞机轰炸,集市被迫关停了。
明代有一支邱姓人家从北边邱家大村迁来住居,出过一位著名的中医——邱云岘。邱云岘,字名南,号依林,生于嘉靖二十八年(1459)十月十五日亥时,卒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八月二十九日申时。云岘是明代南京礼部尚书邱橓的从子,万历恩贡生邱桴的次子,以其子邱志壮出仕为官,例赠明威将军。云岘工楷书,学邃岐黄,普济贫苦,以《痘疹辨证》《杏林集》等著作行世。云岘生有九子,其中,三子邱法志,字区五,县廪生,《诸城邱氏支谱》称其“兼精岐黄,其效如神”。
张戈庄人们勤劳朴实能干,虽然这里全属岭地,又缺少水源,然而却年年获得好收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张戈庄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时刻不忘党的恩情。七十年代初期,有一年,百尺河人民公社的许多村庄,因天灾人祸,小麦收割不及时,造成了严重减产,而张戈庄该村领导人审时度势,提前开镰收割,虎口夺粮,获得大丰收,当年该村承担了全百尺河人民公社国家任务的一半公粮!这奇迹的创造多亏了他们有一个好的当家人。该村原党支部书记邱泽英,一位烈士遗孀,从五十年代开始担任村领导,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为村民服务,带领村民紧跟党的步伐,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勇奔前程。她公而忘私,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在党的培养下,从一位农家女,经过千锤百炼成为一名坚强的战士!先后担任张戈庄村党支部书记,百尺河人民公社党委委员,山东省第七届人大代表,曾被评为全国妇女“三八”红旗手。
张戈庄村十分重视教育,解放后成立了张戈庄小学,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已有几十名学生考入了各类大中专院校,其中佼佼者,邱兆水,大学毕业,现任潍坊市文旅局副局长;邱兆运,大学毕业,潍坊医学院教授,徐永忠,民营企业家。
改革开放以后,张戈庄村委会,审时度势,办厂经商,种植养殖并举,村民致富不忘本,爱国爱家。如今村里不仅统一规划建设的新瓦房,整齐大方,街道全部硬化,街道两旁绿树鲜花,辉映成趣,而且统一规划布局了养殖场,现在整个村庄村容整洁卫生,绿树鲜花点缀,呈现出一派祥瑞之气,村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爱国爱家,已蔚然成风,成为诸城东北乡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
(写于2021年12月31日,2023年4月25日第一次修改)

台见新,男,字政舜,号龙溪居士,笔名入云龙,生于1960年6月,诸城市百尺河镇人。著名民俗学者、非遗项目诸城“东路大鼓”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2006 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40多篇。台见新主要从事东路大鼓研究和东路大鼓词的民间文学创作。2012 年在 “中国文学网上” 发表了《台五传奇》和《苏学士品名白龙寺》网络文学。2014 年 10 月在山东省政协主办的《联合日报》上发表了《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东路大鼓》,同年在北京《民间文学》杂志第八期上发表了《窦光鼐名扬江南》。2015 年在北京《民间文学》杂志第一期上发表了《龙家兄弟》,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演艺工作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 “中华颂” 第六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活动中,创作的 “东路大鼓” 鼓词《拜大年》荣获铜奖。2020 年 5 月在上海《故事会》发表了《看走眼》。此外,2012 年 9 月在诸城市宣传部、诸城文艺界联合会举办的 “热爱诸城,宣传诸城” 征文活动中,《苏学士品茗白龙寺》获民间文学类一等奖。台见新还查阅族谱、县志、乡志等史料,找当地老人探访,拍摄古建筑与村情村貌,致力村志编纂,成果丰硕。


(本专栏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任诸城市枳沟镇党委副书记、诸城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等职。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