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安藏虎势 千军九月显神威
抗战老兵
胸前挂满大勋章,今日新穿八路装。
百岁高龄怀旧梦,一心教子御寒霜。
莫忘半世居平谷,再谢当年运草粮。
抗战功臣缘本色,连声礼赞马家庄。
赏析:庐山散人
《勋章与草粮:一位抗战老兵的精神史诗》
诗人周欣祥先生的这首七律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位抗战老兵的英雄暮年,通过勋章、军装、旧梦、草粮等意象,串联起个人记忆与民族历史的厚重篇章。
下面从五个方面进行鉴赏:
一、勋章与军装:英雄本色的永恒见证
首联“胸前挂满大勋章,今日新穿八路装”以强烈的视觉对比开篇。勋章是战功的丰碑,八路装则是身份的回归。诗人通过“新穿”一词,暗示老兵在和平年代仍以军人精神自持,外在的着装与内心的信仰形成双重呼应。
二、怀旧与教子:家国情怀的代际传承
颔联“百岁高龄怀旧梦,一心教子御寒霜”将镜头拉近至家庭场景。怀旧梦是对烽火岁月的追忆,教子御寒霜则隐喻将坚韧精神传递给后代。寒霜既是自然意象,亦暗喻时代考验,体现老兵“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
三、平谷与草粮:平凡中的伟大
颈联“莫忘半世居平谷,再谢当年运草粮”突然转向乡土叙事。平谷是老兵扎根之地,运草粮看似琐碎,实为抗战后勤的血汗注脚。诗人以“莫忘”“再谢”的呼告语气,提醒历史不应只铭记战场杀敌,更需铭记无名奉献。
四、本色与礼赞:民族精神的永恒丰碑
尾联“抗战功臣缘本色,连声礼赞马家庄”升华主题。功臣不因勋章而骄,本色才是其精神内核。马家庄既是地理坐标,更是精神符号——它代表无数像老兵一样,以平凡身躯铸就民族脊梁的平凡英雄。
五、艺术特色:
意象群运用:勋章-军装-草粮-寒霜构成多重隐喻,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叙事紧密交织。
时空跳跃:从战场到家庭,从历史到当下,展现老兵生命的立体维度。
口语化表达:如“连声礼赞”的质朴语言,贴近民间叙事,增强感染力。
结语:
这首诗以老兵为镜,照见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它告诉我们:英雄主义不仅是战场的壮烈,更是平凡岁月中的坚守;历史的丰碑,既由刀枪铸就,亦由草粮垒成。
是一首耐人寻味的好作品。
周欣祥(湖北仙桃)
9.3阅兵感怀
十里长安一片红,三军列阵几威风。
曾闻火箭飞千次,又见神鹰掠太空。
大国轻装前转势,中华利器内藏功。
亲来逐梦怀心语,正步听声震耳聋。
〔大石调•初生月儿〕雄师精神
九三阅兵惊世人,八秩春秋心系魂,百年雪耻秋月新。看吾军,精气神,心藏梦、带雨穿云。
〔黄钟·节节高〕仰慕神威
九州雷动,百年秋遇。山河自古,英雄仰慕。铁甲寒,红旗舞,大海呼,尽显中华大(格)局。
〔南南吕·一剪梅〕铁甲留名
盛会惊人万马腾,钢铁铮铮,云剑铮铮。
三军披甲破尖冰,时代留名,远近留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