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里的致歉
作者:沈一鸣 朗诵:沈虹
病房的窗帘被晨风吹得轻轻晃,我盯着输液管里缓缓滴落的药液,数到第三十滴时,护士轻轻推开门,“该测血压了。”冰凉的袖带裹上胳膊,仪器“嘀嘀”响着,我忽然想起昨夜写随笔时,指尖划过“警号是警察的魂”那句,此刻倒觉得,这跳动的血压数值,才是魂的“底座”——没了它,再亮的警号也撑不起曾经的奔忙,更扛不起那些沉甸甸的责任。
今晨醒得早,天刚蒙蒙亮就听见窗外传来扫地声,接着仿佛又听到卖豆浆的阿姨熟悉的吆喝,比病房里的监护仪声暖多了。试着慢慢坐起身,后腰的伤口还带着钝痛,像块浸了水的沙袋压着,伸手想去够床头柜上的水杯,却发现胳膊抬到一半就僵住了——这要是换在从前,别说抬手,就算在齐腰深的水里拦车、在机房里蜷着熬通宵,就算盯着断了的数据流熬红了眼,就算走街串巷给孩子们讲安全知识,也从没想过“疼”会成为迈不过的坎。护士帮我递过水,笑着说“您别急,术后恢复得慢慢来”,我点点头,望着杯里晃荡的温水,忽然想起三十年前在交警队岗亭,老队长塞给我的那杯热茶,当时只觉得烫嘴,如今才品出,那是有人在替我顾着“暖”,也是在悄悄提醒我,要顾着自己才能接着做事。
刚才老搭档发来消息,说他也在楼下花园散步,拍了张百日红的照片给我,花瓣上还沾着露水。我盯着照片笑,想起昨天手术清醒后,麻药退去的疼让我攥紧了床单,指节泛白,那会儿才真正怕了——不是怕疼,是怕以后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拍着年轻民警的肩膀说“跟我上”;怕再也不能绕着曾经院子里的老槐树下走两圈,看新警们戴警号时眼里的光;更怕再也没法蹲在学校操场边,给孩子们讲那些防拐、防骗的小故事,毕竟守护青少年平安,这份责任从来任重道远。
阳光慢慢爬进病房,落在摊开的手机上,“警号磨亮时,我欠健康一声抱歉”那句被照得格外清楚。我摸了摸病服口袋里专门带来的警号,金属的凉意透过布料传来,却不再像从前那样带着冷硬的锋利,倒像是成了贴心的伴——它陪我在网吧里抓获嫌疑人、在暴雨里拦过车、熬过指挥室的不眠夜,陪着我带领战友们在网络虚拟战场往返万余公里,缴获过数亿现金,也啃下过“1008”涉税大案的硬骨头;它还陪我去过一所所学校,把安全知识揉进小故事里,塞进孩子们的书包。如今它也该陪着我,慢慢等伤口愈合,等能重新站起来,去楼下买一碗热豆浆,就着晨光,认认真真对健康说句“对不起,这些年让你受委屈了;也谢谢你,还肯给我机会,接着护这人间烟火,护那些眼里闪着光的孩子”。
输液管还在滴着,水珠顺着管壁滑下,像在数着时光的刻度。血压仪的数值渐渐平稳,护士把记录单贴在病历本上,轻声说“恢复得不错”。这病房里的一天,没有警铃急促的催促,没有对讲机里的急声指令,却让我把“健康”两个字,从堆满案卷、记满责任的角落里,轻轻捧到了心口。
往后啊,警号还要接着擦,擦得亮亮的,对得起已故老队长当年那句“用一辈子去焐”,也对得起孩子们喊的那声“警察爷爷”;这副“老骨头”更要好好护,护得暖暖的,才能接着去看清晨的豆浆冒着热气,看年轻民警们抱着案卷奔跑的模样,看孩子们在阳光下笑着奔跑,看警徽在晨光里,亮得能照见人间每一寸烟火,照见每一颗需要守护的童心。

作者简介:
沈一鸣,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沛县公安局二级高级警长,三级警监,沛县政法系统关工委主任,沛县公安局关工委主任。85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沛县公安局治安队民警、交警大队民警、公安局政工室政工干事,公安局办公室主任,公安局 110 指挥中心主任,副科级。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正科级。县委维稳办办主任,副处级。四级高级警长、三级高级警长、二级高级警长(正处级)三级警监。
朗诵者简介:
沈虹,呢称叶子,新疆兵团人,曾长期从事电视新闻编辑播音工作,现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百草园书店,诗词天地,中国农垦杂志,新华网<文艺创客>等多家平台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