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祭祀回乡,沿着京开路一路向北,向着诗经村的方向。路边高楼林立,鸟语花香,一片繁华景象。
诗经村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它是《诗经》的发祥地。
诗经村位于中国河间市,其村名源于西汉时期毛苌在此讲授《诗经》的历史,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
诗经村的邻村有个君子馆,那里还保留着汉代讲经的遗址。到了元代,人们为了纪念毛苌,在诗经村附近建了毛公书院和毛公墓。如今的诗经村一直延续着诗教传统,建设了诗经文化主题设施,发展文化旅游,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这份跨越两千多年的文化故事。
进入诗经村村东,有一座古朴的院落,这是中华民国副总统代理大总统冯国璋的宅邸旧址,周围被围墙隔着,却难掩岁月的风霜。
据老人们说,冯国璋大院有上百间房屋,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十分壮观。如果没有人带领是走不出来的,就像进了迷宫。人民公社的时候,冯家大院归河间市人民武装部用于民兵训练基地。批林批孔那年,沧州军分区一行人参观冯家大院时,只剩下残垣断壁,唯一留存下来的只有院落中间的一座亭台,现在正在修缮。
冯国璋的坟茔在河间西诗经村村东,孩提时经常去坟场玩耍,在大坟上沿着石砌的大理石小心翼翼地爬过,当时还有石桌、石牌坊、王八驮石碑。大坟是汉白玉石砌成,宏伟壮观。
依稀记得当年天津红卫兵挖坟取走里边东西的情景,当时望着黑咕隆咚的洞口,甚是害怕。当年,天津红卫兵找到半截河村西冯氏祖茔,挖出棺椁,将冯国璋抛尸荒野。据传说,冯国璋躺在棺材里栩栩如生,一捋胡须,人就坐了起来。东西二村离半截河相隔几里地,当地老百姓纷纷出来围观,一切浩劫,就这样沉封于历史。现在,冯国璋墓已重修,它就像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模样。
西诗经村还有一座明树珍烈士墓,位于西诗经村村东,每年的清明,诗经村乡初级中学的师生们都会来此祭扫,缅怀先烈。
如今,诗经村这个承载着文化与历史的村庄,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宽阔,一座座小楼红墙碧瓦,临街建起。每逢初四、初九,商贾云集。十里八乡的人来这里或买或卖,是河间城北一大集市之一。
往事如烟,儿时的记忆浮现在脑海,几十年过去了,当再次回乡,我仍下意识地寻找着过去的时光。
主播简介
赵富娥,网名富贵花。兴趣爱好:喜欢文学、诵读;喜欢把生活中有趣的人和事、情和景编成小诗自我欣赏;喜欢戏曲、歌舞。
中华诗经阁特邀音频部部长兼宣委等。
编辑 审核:惠玲玲 白公平
美编:惜缘
总编 制作: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胜利 胡兴民 倪进祥
图标制作:侯五爱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作品转发:惠玲玲 张培良 李红彦 朱红兵 张新荔 各部长 分社长及编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