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永照录】
第五十五章 镜海浮生
永熙七十年,第一只心镜虫老死了。
那是个雨夜,盲女星触正为苔镜涂抹桐油,忽觉掌心星纹刺痛——只见镜面上某只心镜虫缓缓蜷缩,化作极小一点琉璃砂,随风散入夜雨。
翌日,所有苔镜都蒙了层薄灰。照镜人惊觉镜中影像倒流:老者见童颜,少年见暮容。更有人照见已故亲眷在镜中微笑,伸手欲触时却化作青烟。
“是心镜虫在临终回溯。”百又三岁的陆惟深颤巍巍抚镜,“它们将死时,会映出照镜人最深的念想。”
第五十六章 溯光镜
镜海回溯引发人间痴狂。富商连日照镜,只为见早夭爱子唤声“爹爹”;老妪彻夜跪镜,盼镜中再现新婚时的盖头。
甚至有人故意诱发心镜虫早衰——以心头血饲虫,逼其映出前世来生。
星触的洗镜池渐成泪海。她掌心星纹因辨泪过劳,已裂出血痕:“强溯光阴者,终被光阴噬。”
某日,某个以血饲镜者突然化石。其身化作琉璃镜,镜中竟映出千年前战场——正是裴世珩初得古镜的场景!
第五十七章 镜孽重生
石化事件频发,所有化石者皆指向同一画面:裴世珩立于血池,将古镜浸入心口:“以镜为骨,以怨为血,千年后再醒...”
苏月见月瞳泣血:“他竟将魂魄散入镜脉,借心镜虫重生!”
更骇人的是,化石者镜中皆映出星触的身影——她正将琉璃砂撒入洗镜池!
暴民再围照心塾时,星触不辩不逃,只引刀剖心。心腔竟无血肉,唯有点点琉璃砂流动:“我早非人身...乃是万只心镜虫所聚。”
第五十八章 虫镜悲歌
真相随虫语流出:当年星触为堵镜脉,已身化虫群。如今虫群寿命将尽,裴世珩的怨魂正借虫尸复苏。
“需有至纯之心,携古镜残片入镜海...”星触虫身渐散,“在裴世珩完全苏醒前,焚尽镜脉...”
众人翻遍琅琊山,终在当年槐树洞底掘出铁匣。内藏半片古镜,与星触所化的琉璃砂相触时,映出最后方法:需有人携镜沉入镜海,永世承受时光回溯之苦。
第五十九章 镜海焚天
顾湛与陆惟深争相赴死。
百岁老人笑夺古镜:“我苟活百载,等的正是今日。”
白首书生怒摔茶盏:“当年是我引他入书院,该我了!”
争执间,古镜突然飞向洗镜池——池中倒映的明月竟化作裴宁面容:“痴儿,镜海非苦海,归处是故乡。”
池水沸腾,所有苔镜同时映出永熙三年的夜:裴宁将婴孩塞入树洞后,自身跃入镜海:“以我永世轮回,换人间百年镜明...”
第六十章 永照之誓
原来裴宁才是最初的“守镜人”。她每百年转世一次,以不同身份守护心镜。星触是她的今生,而苏月见将是她的来世。
“不必赴死。”苏月见月瞳尽碎,化作双镜,“只需立永照之誓。”
三人携手立于洗镜池,以古镜残片割掌。血滴入池时,所有心镜虫齐鸣:
“愿为镜骨,照心千载不腐;
愿为镜膜,映相万世不浊;
愿为镜魂,守此山海永宁。”
第六十一章 明月共潮生
血誓中,裴世珩的怨嚎渐消。万千心镜虫焚身成霞,铺就直达镜海的路。
路尽头,裴宁牵着幼年念宁回首微笑。她指尖轻点,三人掌心血誓凝成新月印,烙入每面苔镜。
自此苔镜照人,额间皆显新月痕。善者痕清如露,恶者痕浊如泥。世人称其“心印”,遂有“心印鉴人品”之说。
第九卷终时,沧海桑田。
琅琊山已成镜岛,岛上苔镜生生不息。有童谣绕岛千年不散:
“镜海枯,心虫苏
照见千年终是宁
血誓凝,月痕新
万世永照山海明”
最新生的苔镜上,月光正凝成终卷标题——
《山海镜明》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