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沃三湘:镌刻在抗战版图上的湖南担当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原铁道兵七师三十三团 余开华

若问抗战烽烟里何处承载最密集的大会战?历史以血为墨,在华夏版图铭刻铁证——湖南六场大会战,冠绝全国! 从长沙焦土到雪峰烽烟,这片土地以占全国四分之一的惨烈会战,扛起中华民族最悲壮的战略绞杀!
这里不仅是中日百万大军对决的“战争绞肉机”,更是以210万子弟兵的血肉、92万平民的亡魂、六场尸山血海的大会战,为中华民族死死守住生死命门的英雄之地。
八秩岁月,风雨兼程,沧桑巨变。英雄的事迹在时光长河中愈发熠熠生辉。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岂能忘怀这片承载着民族最惨烈牺牲与最坚韧抗争的炽热土地!岂能忘怀湖南军民在硝烟中那一次次冲锋陷阵的果敢、那一次次炼狱坚守的顽强、那一次次为家国存亡慨然赴死的决绝!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侵略的钢铁长城;他们以惊世牺牲,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今日,谨怀虔敬之心撰此文,向三湘英灵致以最崇高的礼赞——他们的精神,如星辰永耀历史苍穹!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这声源自杨度的血誓,在战火中化作三湘军民的生命实践。湖南,这片浸润屈贾忧思与湖湘血性的热土,以国共共筑的铜墙铁壁,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中流砥柱。从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星火到芷江受降的凯歌,历史在此刻下超越党派的民族丰碑。

一、锁钥之地:血火淬炼的战略死局
湖南雄踞华中腹心,是贯通南北的战争十字路口,更是决定民族存亡的战略死地:
· 地理咽喉锁国运: 武汉沦陷后,湖南成拱卫重庆的最后屏障。粤汉铁路纵贯南北,湘江勾连长江珠江水系——侵华日军七年间六次发动大会战猛攻湖南,皆因“欲取中国,先破三湘”!
· 惨烈代价证价值: 为守此命脉,湖南付出262万军民伤亡的惨重代价:常德城焚毁80%,衡阳街巷尽成瓦砾;日军在湘阴、岳阳等地屠杀致十室九空,暴行罄竹难书!

二、血肉长城:六大会战的铁血交响
(一)长沙会战:天炉熔铸全民魂 三次会战歼敌11万,西方誉之“远东敦刻尔克”。这胜利背后是国共协力的血脉: 薛岳“天炉战法”布阵于野,中共地下党三百战地服务团救死扶伤。船工甘树南中弹湘江,临终高呼“为国何惧牺牲!”;岳阳游击队十七次夜袭铁轨,让日军钢铁洪流寸步难行。
(二)常德会战:孤城血写东方魂 8000“虎贲”死守16昼夜,生还者不足百人。当焦土腾烟,潘哲夫率三千游击健儿奇袭敌后: 炸军列三列断日军补给,救百名官兵越火线——国共用鲜血共书“有一墙守一墙,有一壕守一壕”的绝命誓言!
(三)衡阳保卫战:四十七昼夜的民心堡垒 1.8万官兵抗11万日军,学生以血书门板“援军将至”!中共抗敌后援会在地下构建生命通道: 23处伤兵所藏忠骨,周恩来疾呼“全中国应援衡阳”——这是民族危亡时最悲壮的呐喊!
(四)湘西会战:雪峰奏凯的共胜序曲 王震率八路军南下支队转战十九县,苗族首领吴恒良扼要隘断敌退路。此役歼敌2.8万: 国共武装协同反攻的号角,宣告侵略者在雪峰山麓的末日!

三、铜墙铁壁:三湘儿女的家国壮歌
湖南矗立着全民抗战的史诗丰碑:
· 每十五人一兵: 210万湘籍将士血染征衣,数量全国第二;
· 敌后烽火燎原: 中共领导六万武装开辟桃花山等根据地,作战八百次令日寇哀叹“腹地尽陷烽火”;
· 毁家纾难见赤诚: 瑶族妇女盘美金捐祖传银饰铸“湖南号”战机;年均1000万担军粮、300万匹军布输前线,捐机款700万冠全国(可购战机50架)!
文化战旗猎猎扬:田汉衡山孕育《义勇军进行曲》,沈从文沅水著《长河》镌百姓坚韧——每粒米、每寸布、每文钱,皆浸透湖湘赤子魂!
四、永恒丰碑:血火锻造的民族脊梁
岳麓书院“实事求是”的训诫,在烽火中升华为精神图腾:
· 徐特立清茶门板——睡门板床筹百万军资,以统战智慧感召四方;
· 巨赞法师率佛道救难队践行“上马杀贼,下马学佛”;
· 丁先英跃澧水高呼“宁死不为敌带路”,声震云霄!
今岳麓山忠烈祠内,国共英灵同享血食;芷江受降坊“V”字碑下,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仍传诵清茶会八方统战史诗。当“心忧天下”化千万人毁家纾难,当“敢为人先”凝薛岳天炉战法与叶剑英游击智慧,当“坚韧不拔”铸衡阳四十七昼夜军民共守的地下长城——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誓言,已随三湘血火融入民族基因。 这属于所有献祭生命的英魂,更照亮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浩荡征程!

作者余开华,1969年至1973年服役于铁七师三十三团。1974年入湖南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建筑施工教研室主任等职。现已退休。
责编:槛外人 202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