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
文/李广昌
清晨散步时,我无意在通往滩头的河边发现一株蓖麻。霎时间,回忆翻涌——小时候,生产队的旱地、村前屋后,到处都种着蓖麻。蓖麻子一成熟,我们就去采摘,送到土产公司换点零钱,贴补家用。学校也会给每个学生发几颗蓖麻籽,让我们自己栽种,勤工俭学,再把收成的蓖麻子交回学校。那个年代,村前屋后蓖麻成丛,几乎随处可见。而如今,想要遇见一株蓖麻,竟比见到厅级干部还难。它竟成了稀罕物。我不由俯身,细细端详:
蓖麻属大戟科一年生草本,高可至二米。茎粗壮直立,中空,表面覆有白粉。叶互生,具长柄;叶片掌状五至十一裂,直径可达三五十厘米,盾状着生。夏季开花,秋季果熟。蒴果球形,外被软刺或光滑,成熟则三裂,种子带斑斓花纹。
蓖麻子、叶、油、根,皆可入药。
蓖麻子:味甘、辛,性平,有小毒。功擅消肿拔毒、泻下导滞、通络利窍。主治痈疽肿毒、瘰疬、乳痈、喉痹、疥癣、烫伤,亦用于水肿便秘、口眼歪斜、跌打损伤等。孕妇与便滑者忌服。
蓖麻油:味甘、辛,性平,有毒。可滑肠、润肤。主治积滞、腹胀、便秘,外用于疥癣烫伤。
蓖麻叶:味苦、辛,性平,小毒。能祛风除湿、拔毒消肿。常用于脚气、风湿痹痛、痈疮疥癣,亦治子宫脱垂、脱肛、咳喘。
蓖麻根:味辛,性平,小毒。可祛风解痉、活血消肿。主治破伤风、癫痫、风湿痹痛、痈肿瘰疬、跌打损伤及脱肛、阴挺等。
蓖麻子虽已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但如今临床用之甚少,多限于外治。民间却仍有广泛传承:
治子宫下垂:蓖麻子配葵花叶、生附子、白糖,捣烂贴百会穴及脐与耻骨联合中点。
助胎盘排出:蓖麻子加酒糟捣敷涌泉,胎盘下即去药。
消未溃脓肿:蓖麻子与食盐同捣外敷。
取肌肤异物:蓖麻子加桐油捣敷;或与炒热的桐油、鲜猪肉、糯米饭共捣敷。
脱肛:蓖麻子与白糖捣敷前囟。
关节风湿痛:蓖麻茎叶水煎蒸洗患处。
鹤膝风初起:鲜蓖麻叶蒸热敷膝,冷即更换。
痈肿初起:鲜蓖麻叶加红糖捣敷。
痈疖已溃:干蓖麻叶热水浸软贴敷,鲜叶更佳。
下肢溃疡、外伤出血:蓖麻叶烧灰撒敷包扎。
子宫脱垂、脱肛:蓖麻叶与石榴皮煎汤熏洗。
阴道滴虫:鲜蓖麻叶煮水坐浴。
疝气肿痛:蓖麻叶与盐捣敷涌泉。
瘰疬:白茎蓖麻根炖冰糖豆腐内服,药渣外敷。
凝望眼前这株蓖麻,我不禁心绪翻涌。这种四十年前随处可见的草药与经济作物,如今竟在家乡悄然消失,声迹几绝。在振兴中医药的时代呼唤中,不知它能否重新生长于乡间的田头地角、路旁沟畔,再现昔日的寻常风景?
我由衷期盼那一天到来——让蓖麻重新扎根于我们的土地与记忆,不再只是往事中的一片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