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相伴的日子
文/刘乙苏
我到底还是离不开孩子,这是一个女人的本能,尽管我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早年的自己曾经执拗地认为:要么独身,要么出家,这似乎更适合我的性格,因而在邻居大婶和同龄人眼里,我是那种听不得笑话儿禁不得调侃的女孩。只要她们正在嘻嘻哈哈着男女笑谈,一看我来便立即手一摆说道:“快打住吧,小苏妮儿来了(我的乳名)”,因为听到难听的笑话我总会将眼瞪得老圆。
可我还是没能改变结婚生子的命运。残酷的是:在孩子需要陪伴的10多年间,我生命的词典里,“孩子”的概念竟是那样模糊,他们似是从我身上摘掉的一个零部件儿,偶尔想起,便拿出来擦拭一下,可每次擦拭便也钻心。
当年为了工作,两个儿子我一个都没带过,全有婆母和丈夫带大。可添犊之情是女人的本性,亲也本真,爱也彻骨。
记得大儿子八岁那年,我在基层乡政府工作。夏的一天,突然,啥都不为,就是想儿子了。可下班后天快黑了,即使走水路距家也得20多里地,我心急如焚。听说距乡政府3公里的李峪村有一孩子常在水库划船,我就直奔那孩子去了。
那天狂风大作,风浪似怒吼的雄狮拍打着水岸“啪!啪!”作响,浪头掀起好几米高,江面划出一道道小山似的褶皱,我有些犹豫,可一看船工泰然自若的样子,我的心即刻静了下来。小小船工颇有经验,迎着浪头在足有两公里宽的江面摇着撸:一会儿连船带人竖将其来,一会儿船头朝下,船尾朝上栽了下去,浪头翻过一道又一道,像是穿越一条条鸿沟,就那样直上直下地摇晃着,颠簸着,真是惊心动魄,我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慢一点,再慢一点,老天保佑,风平浪静”,我心里不住地念叨着。好险啊!谢天谢地,小船终于靠岸,可悬着的心并未落下,小船工往回走仍要经历风浪。我坐在岸边,忐忑不安地望着渐渐远去的小船,担心送我的小船工,至到看他平安到达对岸才放心地往家赶。
还有一次回家看儿子,好像是春天吧?小儿子掉了两颗门牙,穿着一件发了白的绿色上衣,灰色短裤腰带有点松,儿子时不时往上提一下。看着黄黄长发下瘦瘦的小脸蛋儿,我的鼻子一酸,眼泪扑簌簌掉下来。
不过,这种亲密是短暂的,忙碌的工作,改变家乡的艰难和倾心让我没有再多时间去眷恋家庭和孩子。在建设家乡和孩子之间,我选择了家乡的事业。奇怪的是,对此当时竟然没有一丁点的愧疚,也根本意识不到相夫教子是女人的天职。唉!无论哪个家庭摊上我这样的女人都是不幸。我知道我欠儿子们的不仅仅是母爱,还有关乎他们一生的自信和坚毅。回不去的岁月,一旦错过不会再来。我发誓:一定要亲手带大我的孙儿们,把亏欠儿子们的统统还给他们的孩子。
2003年遵循政策我提前离岗,正好这一年添了第一个孙子,全家人如获至宝。或许爱的有些过分,或许是孙子脾胃不好,喂孩子成了主项。用我大姐和妹妹的话说:她呀,黑夜白天手里都拿个小勺子,甚至躺在床上还在喂孩子呢。孙子爱在院内沙堆玩,当太阳照在沙堆时,我会直刷刷立在旁边为孙子遮阴。大街上,拉着孙子一边走一边认门市门脸儿上字的情景记忆犹新,祖孙之爱刻骨铭心。
之后的十多年里,二孙子和小孙女陆续问世,我更加忙碌了。
儿子儿媳们都上班,2013年9月,为了大孙子上学方便,我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带着两个孙子住在那儿,就我们娘儿仨,那是我最惬意最充实的日子。
终日有童心陪伴,哭声笑声读书声,做饭洗衣锅碗瓢盆,拉着小的管着大的……。冬天天不亮就起床,背着刚满周岁的二孙子为上学的大孙子做饭。放学了,小屋热闹起来。一次,大孙子脚踏跷跷板咚咚的捣着地面,瞬间,整栋楼都在打颤,我怕扰民频频挥手让他停下,可小孩子哪管这些?终于,一楼的老太太找上门来(我租住三楼),为这,我买了好吃的领着两个孙子给楼下的老太太赔礼道歉。到了晚上,孩子们都已睡下,我又开始学写文章。那一年,我带着两个孙子竟然写下几十篇小文(我和丈夫结集出版的《大山儿女》中,大部分文章都是我带孙子时的处女作)。每每想起这些有趣的过往,我都会心潮起伏,兴犹未尽,孙子们让我的生活有了色彩。
就一个孙女,定是很宝贝的,可她跟她哥紧挨脚儿,我只能管一个。算起来,也就在孙女戒怀时我带她到乡下住过一段时间,这是我和孙女的珍贵记忆。
我本想用自己的余生与孙孙们相依相伴,陪他们长大,还原一个女人和孩子的全过程。可天不遂人愿,2018年4月13日我出了车祸,左腿骨折,成了残废,已无法接来送往我心心念念的孩子们,那年最小的孙子刚满周岁。
卧床半年后,为不拖累老伴儿和孩子们,11月份我决定回老家休养。次年的正月十五,干脆带上铺盖卷拄着双拐住进山沟。
这一住就是七年。
独处成了生活的主题,不甘寂寞人撵事儿走是我的性格。等腿能离开拐杖后,一桩桩晚年事业又纷至沓来:种红薯,做粉条,养家畜,管菜园儿,近两年又经营起几十亩的酸枣园儿,写文章练小楷,上老年大学等,原来残疾人照样可使生活五彩缤纷,可使晚年充实快乐。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代替不了童心相伴的开心和幸福。
离开孩子们的七年里,我几乎没有一天中断与孙孙们的亲密交流。高兴的是,差不多每个孙孙都会向我汇报生活中的有趣或进步。自2023年起,又开始了《奶奶周记》每个周末给孩子们写一段话成了习惯。篇幅有长有短,有思想道德、生活习惯、为人处世、交友经验、学习方法、健康、心得体会、对问题的看法、经历过的故事等等,五花八门,丰富而随意。
我到底还是离不开孩子。 每当想起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孙孙们都会为我让座;上下楼小孙女定会搀扶着奶奶;孙儿们用自己的零花钱给我买奶粉。周末叽叽喳喳的孙孙们来了,一人手里掂一袋奶粉,人还没下车,喊奶奶的童声就飘满院落。有童心陪伴才是日子呀!此刻,我的心被融化了。
作者简介:刘乙苏,爱好文学,和老伴著有《大山儿女》一书。在《老人世界》、《河北农民报》、《清风》、《邢台日报》、《牛城晚报》发表作品近百篇。散文《婆婆的心里话》获2015年全国报纸副刊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