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卷:寒山雪未央
【第二十一章:铃荡余音】 新雪覆满金陵城时,徐生在御书房发现了暗格。不是前朝留下的,而是新凿的痕迹——里面躺着本牛皮封面的手记,扉页是赵渊的字迹:
“永熙二十一年腊月,得知自己竟是狄女之子。赵擎说若想活命,就替他除掉那孩子。”
徐生一页页翻过。记录着他如何在寒山追踪徐老三,如何故意射偏箭矢让老猎户带走婴孩;如何暗中培养漕帮势力与赵擎抗衡;甚至那日在地牢,是他故意让陆青瓷听见“许配为妾”的谎言。
最后几页墨迹凌乱:“徐寰没死,他在狄族有了新的名字和野心。我活不成了,但必须让徐生知道...”
字迹在此中断,残留着喷溅的血点。
窗外忽然铃铛轻响。徐生推开窗,见陆青瓷站在雪地里,腕间金铃系着张纸条:
“寅时三刻,寒山庙见。关乎双生秘密。——徐寰”
【第二十二章:雪庙对峙】 荒废的山神庙里,徐寰正在焚烧画卷。火堆里竟有长公主与狄族巫女的合影。
“我们的母亲是双胞胎,分别嫁给叶知秋和狄王。”徐寰踢开灰烬,“赵渊是狄王之子,你我才是一母同胞。”
他亮出胸口凤凰纹身:“狄族以母为尊,我才是正统继承人。现在我要你让出江北三州。”
徐生突然想起赵渊手记的最后一页,背面有极淡的印痕——是拓印的狄族密文:“小心凤凰纹身,狄王世子早夭”。
剑光乍起时,徐生侧身避开:“你不是徐寰。真正的兄长左肩有胎记。”
对方狂笑撕下面皮,竟是狄族大祭司:“可惜!若你答应割地,还能留个全尸!”
突然箭矢破空。陆青瓷从梁上跃下,金铃索缠住祭司咽喉:“你们狄族内斗,何必扯上大周?”
【第二十三章:狄帐迷雾】 为查真相,徐生潜入狄族王帐。在祭坛深处找到被铁链锁着的真徐寰——他左肩胎记处被烙上狼头图腾。
“狄王死后大祭司掌权,把我囚禁十年。”徐寰气息微弱,“赵渊是我们表兄,他母亲才是长公主胞妹...”
帐外突然杀声震天。大祭司带兵围帐:“好个兄弟情深!可惜都要死在这儿!”
混乱中徐寰推开徐生,自己撞向祭刀:“走!去寒山冰洞...母亲留了...”
徐生浴血杀出,手中攥着兄长临死前塞来的骨片——上面刻着大周与狄族的疆域图,边界线正是寒山山脉。
【第二十四章:终局如雪】 徐生独自登上寒山绝顶。冰洞中悬着水晶棺,长公主与狄族巫女并肩而眠。她们手中共同捧着一卷羊皮:
“愿此山河永无烽火。若后世子孙相争,请碎此玉——寒山为界,各守疆土。”
玉玺盖在两国交界处,正是那条蜿蜒的山脊。
山下传来鸣金之声。狄族因大祭司之死陷入内乱,新王遣使求和。
徐生将羊皮卷交给陆青瓷:“把它刻在边境碑上。” “那赵渊...” “追封靖安侯,葬入皇陵。”他望向山巅积雪,“他本该是我们的表哥。”
暮雪纷飞时,徐生将凤凰血玉放入冰棺。棺盖合拢的瞬间,看见长公主唇角似有笑意。
山风卷起雪沫,仿佛又听见很多年前,那个雪夜里的婴啼。
这一次,终于有人把它抱进了怀里。
【终卷语】
雪覆前尘,玉碎终全。寒山为证,千秋共眠。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