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九·三大阅兵感怀
赵黄娥(山西)
银鹰展翅耀天空。五彩缤纷显俊雄。
方队英姿联步走,国旗靓雅布扬同。
犹欣重器惊仙界,更喜轻舟醉宇穹。
革命精神传万代,人民幸福永隆丰。
观九·三大阅兵感怀
赵黄娥(山西)
四起烽烟家国破,山河泣血忆官兵。
俊雄亮剑追擒寇,壮士拿刀击灭黥。
排列银鹰犹宇宙,执持重器醉名城。
和平正义传千代,赤县精神永播耕。
赏析:花语
诗人赵黄娥《观九·三大阅兵感怀》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鉴赏:
一、历史回响与家国情怀
首联“四起烽烟家国破,山河泣血忆官兵”以全景式笔触勾勒抗战图景。烽烟意象既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战火蔓延,亦暗喻当下阅兵式上战机拉烟的象征性重现。山河泣血采用移情手法,将自然景观人格化,与杜甫“国破山河在”的沉郁形成古今呼应。忆官兵三字凝练,既追怀先烈,又暗含对当代受阅将士的礼赞。
二、英雄群像的雕塑美学
颔联“俊雄亮剑追擒寇,壮士拿刀击灭黥”运用军事术语的诗歌转化。亮剑化用李云龙精神,强调敢于抗争的血性;击灭黥(黥刑代指侵略者)则通过刑罚意象凸显正义审判。对仗中追擒与击灭形成动态画面,动词的爆破音(剑、刀、击)强化战斗的凌厉感,与2015年阅兵展示的刺刀拼杀战术演练形成互文。
三、现代国防的苍穹礼赞
颈联“排列银鹰犹宇宙,执持重器醉名城”完成时空跨越。银鹰(战机)与重器(导弹)的金属质感,通过犹宇宙的夸张比喻与醉名城的通感手法,将钢铁洪流的震慑力转化为审美体验。醉字双关,既指兵器威慑力令人沉醉,亦暗合唐代卢照邻“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的盛唐气象。
四、和平理念的永恒播种
尾联“和平正义传千代,赤县精神永播耕”升华主题。播耕意象新颖,将抽象精神具象为可播种的种子,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的比喻异曲同工。千代与永形成时间张力,使阅兵的瞬时性升华为民族记忆的永恒性。赤县(《史记》称中国为赤县神州)的古语运用,强化文化血脉的延续。
五.艺术特色
声韵设计:全诗押《平水韵》八庚韵(兵、黥、城、耕),开口呼韵母营造恢弘声场,与阅兵鼓点形成节奏共振。
意象系统:构建烽烟-银鹰-重器的意象升级链,对应从抗战到强国的历史进程。
时空结构:采用历史-现实-未来的三维叙事,使70周年阅兵成为连接过往与未来的精神坐标。
当代价值
在2025年这个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重读此诗,其现实意义愈发凸显。诗中“和平正义”的宣言,正与当前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形成跨时空对话,展现了大国阅兵从“展示武力”到“宣示和平”的理念演进。
是一首非常不错的作品!
赵黄娥(山西)
抗日英雄刘继仁
抗战奇人刘继任,周旋敌寇抖威风。
指挥将士施奇技,冲打豺狼巧妙攻。
虎豹败形忧惧怕,军兵胜仗显英雄。
家园保卫无私奉,中华昌盛献尽忠。
注:继任——继仁的谐音
赞英雄刘继仁
巧扮翻译救俊兄,毅然踏上险征程。
捉拿日寇如云虎,收复南门猛厉兵。
战士燃烧仓库炸,继仁缴获大枪惊。
豪情守护人民战,壮举驱倭爱国萌。
赞英雄王艺来
抗日烽火中的声音
倭寇欺凌略夺家,全民奋起赶魔邪。
宗师抗日宣传唱,团队支军激亢咤。
敲响铜锣驱白鬼,奏弹大鼓折虫虾。
英雄战士光辉闪,泰斗艰辛万众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