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珠玑文/池朝兴
2025年8月25日,晨光熹微里,旅游大巴晃晃荡荡地将我们从广州载至新兴。抵达时已近晌午,饭店的落地玻璃外,忽见一农人挑担行来。两只箩筐里满盛龙眼,青枝黄果相间,还沾着晨露的清气。一张椅子靠背挂着的纸板上写着“10元一扎”,竟引得游人围作一圈。
我携妻子亦趋前凑趣。拈得一粒剥开,莹白果肉跃出,送入口中,蜜般的清甜顿时在舌上化开,更有似有若无的花香尾随其后,教人想起山野间的蜂闹蝶忙。我问那农人:“龙眼一扎是几多?”他咧嘴笑道:“早先结得多,卖一块五一斤。眼下我把枝桠剪短些,十元四斤,要不要得?”我便要他称四斤。
农人欢喜应下,取出剪子便忙活起来。他的手粗粝如老树根,动作却轻巧得很,剪刀起落间,龙眼枝应声而断,却不伤及果肉分毫。不过片刻,四斤龙眼已装袋递来。我扫码付过十元钱,转身同妻子商量:后日有聚会,这等好物当多买些与众友尝鲜。
不料那农人却沉吟道:“这几日雨水忒多,果子里饱含水分,存不过两日。依我看,莫要多买罢。”语声平静如常,仿佛只是道出再寻常不过的道理。旁侧有个游人听见,不禁低呼:“这世上竟还有这般实诚人!”
我怔怔地望着农人。他那张被南国日头晒得黧黑的面孔上,沟壑纵横,却自有一种安详气象。箩筐中的龙眼颗颗圆润,在日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倒像是自枝头摘落的珍珠。在这人人恨不得多卖三分利的世道,竟有人将送上门的生意往外推,只因不忍见人糟蹋钱物、食不得鲜。
归途上,龙眼的余甘尚在唇齿间徘徊,而农人的话语更在心中反复回响。想来这尘世间最珍贵的,岂止是果实的甜美?更是那未曾被市侩之气沾染的本真。农人未必读过圣贤书,却以最质朴的方式守护着“诚信”二字。他的箩筐中盛放的不只是龙眼,更是日渐稀罕的淳厚民风。
今人常叹世风不古,然善良从未远去。它只是隐于市井阡陌,藏于凡人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如这路旁的果农,其言其行不过瞬息,却映照出一种亘古的光亮——那光不耀眼,不张扬,却足以刺破世俗的迷雾,教人在某个不期而遇的刹那,重新笃信美好的存在。
龙眼终有食尽之时,而那声劝诫却已在记忆里凝成珠玑。往后岁月中,每见龙眼,必想起新兴道旁的邂逅,想起人间至味,原是淳朴心灵自然流露的芬芳。
【作者简介】
池朝兴,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及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金色的大地》等。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家平台主编,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老干部书画诗词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海珠区作协、荔湾区作协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