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糖铺春风(扩写版)
北冥小镇的东街口,新开了家“相思糖铺”。掌柜是个笑眼盈盈的姑娘,名唤芷萝,正是当年在祭坛被救的少女之一。柜台里摆着琥珀色的情思麦芽糖、粉嫩的莲香酥糖,还有种暗合星图的金箔糖。
这日清晨,糖铺木门被海风推开。个小鲛人怯生生递来琉璃罐,里面沉着一对交融的糖人——正是阿哑当年在南海沉落的信物。
“潮汐带来的...”小鲛人尾巴卷着浪花,“女王说,该甜的都该团圆。”
芷萝用糖勺轻点罐口,糖人竟浮起微光。她忽然想起祭坛上那个少年,曾用情丝为她挡开噬魂针。心口一热,糖勺自发在糖坯上绘出山海纹。
门外铃铛轻响,披着听雪楼斗篷的青年驻足。他望着糖纹怔忡:“这图案...”
“客官识得?”芷萝递上糖人,“今日初八,买相思糖送故人糖。”
青年接过糖人时,指尖与她相触。二人同时一震——他腕间有道情丝烙痕,正与她心口针痕呼应。
第二十九章:情剑问道(扩写版)
听雪楼问道崖上,阿哑执木剑起舞。剑风过处,山樱瓣凝成情丝轨迹。
“情剑第一式,思无邪。”他剑尖轻挑,花瓣聚为心形,“需忆至纯心动时。”
新弟子们纷纷闭目凝神。唯有个少年涨红脸:“弟子...没有心动过。”
云疏月轻笑摘簪,簪尾露水坠入少年眉心:“且看露中影。”
露珠映出少年每日拂晓扫阶时,总多扫那片有雏鸟坠落的石阶——阶后藏着个喂鸟的绿衣姑娘。
“原是痴念成习惯。”少年豁然开朗,木剑引出缕情丝。
凌霄真人抚琴赞叹:“情剑道不在斩情,而在明心。”琴弦拨动间,崖云聚成巨镜,映出每个弟子心底最深的温柔。
突然镜面裂开紫纹!某个弟子抱头嘶吼:“我不愿再忆——”他心口钻出噬魂针残影,直刺云疏月!
第三十章:残针余孽(扩写版)
噬魂针在触及云疏月前被糖丝缠住——竟是芷萝追着青年来到听雪楼,情急掷出相思糖!
青年剑指疾点弟子眉心:“咄!情根在此,何惧心魔?”他腕间烙痕发光,逼出针影真形:半截扭曲的情蛊。
阿哑木剑劈向情蛊,剑身却穿影而过。云疏月心口莲印突然发热,竟与蛊影产生共鸣:“是魔尊残留的...灭情执念。”
凌霄真人琴音骤变,奏出《镇魂调》。弟子们在乐声中忆起至情时刻:
· 有人想起母亲夜补衣衫的灯盏
· 有人看见道侣舍身挡剑的背影
· 那中蛊弟子突然泪涌:“我只是怕...怕再尝失去之痛...”
惧意消融时,蛊影化作青烟。青年与芷萝同时伸手,烟尘在他们掌心凝成颗琉璃糖——正是灭情执念被深情化解的模样。
第三十一章:山海糖宴(扩写版)
仲夏夜,忘尘药铺办了场糖宴。孟婆婆以药草熬糖浆,阿哑执心剑塑形,云疏月引莲魂调色,做出七十二味“情疗糖”。
凌霄真人携古琴而来,弹奏时糖丝自行飞舞,在月下织出星河糖画。青年与芷萝共捧琉璃糖,糖光映出他们三生石上的旧盟——原来前世便是祭坛上相互挡针的恋人。
小鲛人浮出池塘,吐出明珠缀在糖画中央。明珠映出南海景象:鲛人们正用情网打捞沉溺的悲苦,将其纺成释怀的糖丝。
阿哑将心剑残片埋入院中,种出棵糖果树。果实落地即化糖霜,治好了镇北老樵夫丧妻多年的心痛。
子夜时分,所有人共举糖杯。杯中是融了补天石粉的糖水,饮下时可见所思之人的笑颜。
云疏月靠着阿哑轻笑:“比天道有趣多了。”檐下长明灯爆出并蒂灯花,映得她鬓间糖霜闪闪发亮。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