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补天遗秘(扩写版)
凌霄真人的剑尖在触及云疏月后心时骤然偏转。剑身迸裂,露出暗格中一枚冰晶——正是能暂封噬情蛊的"雪魄"!
"师...尊..."云疏月接住坠落的冰晶,看清剑柄刻着的细小符文:"诱敌深入,诛其本源"。
魔尊怒啸震彻归墟:"凌霄!你竟敢以残魂戏弄本座!"巨爪撕开海浪,露出布满魔纹的真身。那身躯心口处嵌着块漆黑补天石,与阿哑额间残存的剑印产生共鸣。
"原来如此..."阿哑按住灼痛的额间,"魔尊是女娲斩下的恶念所化,而我们——"他望向水晶棺中沉睡的肉身,"是炼石时分离的善灵。"
双心突然脱离控制飞向补天石。金莲与魔心环绕黑石旋转,映出万年前景象:
· 女娲炼石补天时,恶念渗入最后块五彩石
· 善灵自愿剥离神魂镇守恶念,化作山海剑匣
· 人间三百年轮回,皆为消磨恶念戾气
归墟祭坛开始崩塌。鲛人女王吟唱起上古祷文,所有鲛人尾鳞化作光点汇入双心:"以海灵之力,助器灵归位!"
第十七章:碎镜重圆(扩写版)
双心融入补天石的刹那,时空骤然凝固。魔尊的巨爪停在水幕中,飞溅的浪花凝成水晶珠。
唯有阿哑与云疏月能行动。他们看见每个凝滞的浪珠里,都映着不同时空的碎片:
· 某个时空明月未曾兵解,与未婚妻携手镇守归墟
· 某个时空云疏月被魔尊完全侵蚀,成为灭世修罗
· 某个时空二人相忘江湖,魔尊却破封灭世
"这是补天石的预世之能。"云疏月指尖碰触浪珠,涟漪荡开万千可能,"我们需要找到唯一能诛魔的时空线。"
阿哑突然握住她染血的手,共同按向最大那颗浪珠。珠中映出惊人景象——
· 凌霄真人竟活着站在听雪楼巅,手中托着完整的山海剑匣
· 孟婆婆在院中熬煮汤药,罐中情丝完好无损
· 他们自己正在北冥雪原并肩练剑,额间皆无印记
"是幻象。"云疏月突然落泪,"这是明月兵解前...用最后神力凝出的'愿世'..."
魔尊突然震碎时空禁锢,利爪穿透浪珠:"既然你们选择这个梦...本座便让它碎给你们看!"
第十八章:真幻之择(扩写版)
愿世景象如镜面破碎。凌霄真人的身影在消散前突然开口:"魔尊命门在...补天石核心的..."
话语被魔啸吞没。阿哑却看清了他的唇形——"情根"。
心剑突然自行飞起,剑尖指向云疏月心口莲印。孟婆婆的声音自虚空传来:"魔尊以情为食,却最惧至情至性!当年明月兵解时,将情根种入你轮回魂脉!"
云疏月猛然撕裂衣襟。心盛放的净心莲深处,藏着截琉璃般的情根——正是明月当年抽离的所有情丝凝炼!
"现在明白了?"魔尊狂笑抓向情根,"本座逼你们轮回相杀,就是要让情根沾染怨憎...啊!"
利爪在触及情根前被心剑挡住。阿哑眼中金芒暴涨,竟是与云疏月异口同声:"你忘了——双心合璧时,我们早已共情共感!"
二人双手交握共执心剑,剑尖同时刺向情根。纯白光芒吞没天地,魔尊惨叫中现出本源:竟是块被怨气侵蚀的残缺情根!
"原来..."云疏月泪落情根之上,"是我们当年剥离的恶念情根...成了魔尊。"
第十九章:铸心为道(扩写版)
纯净情光洗涤着黑色补天石。魔尊身形渐淡,嘶吼中竟带哭腔:"为什么...当年要抛弃我..."
阿哑与云疏月记忆彻底贯通:万年前炼石时,为保补天石纯粹,他们忍痛斩下被恶念污染的情根。却不知这截情根生出灵智,因爱生恨。
"不是抛弃。"二人指尖共同溢出金血,绘出上古契约,"是等你净化的那日..."
补天石突然迸发七彩流光。鲛人们唱起净化之歌,凌霄真人的残魂自各方汇聚,孟婆婆拄拐踏浪而来——所有助力者皆献出缕魂光。
魔尊在魂光中缩回原本形态:截晶莹的情根,只是染着尘垢。"好温暖..."它轻声呢喃,"像回到炼石炉中..."
情根融入完整补天石的刹那,归墟升起七彩虹桥。桥尽头浮现新的抉择:
· 携补天石重归天外,做无情天道
· 碎石留人间,永为有情凡人
阿哑突然折断心剑。一半插入自己心口,一半递给云疏月:"今日之后,再无镇魔器灵,只有阿哑与疏月。"
云疏月笑着将断剑接合,剑身化作金镯缠在二人腕间:"那便碎石化雨,润泽人间。"
补天石碎裂成星尘洒向四海。虹桥上有双影携手归去,身后跟着位眼覆白翳的老妪——孟婆婆竟重获双目,眸中映着星河璀璨。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