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北冥寒夜
风雪如怒,卷起千堆雪。阿哑将云疏月牢牢缚在背上,粗布条深深勒进他单薄的肩胛。每走一步,积雪都没过膝盖,寒气顺着骨髓爬升。怀中的星图佩突然发烫,烫得他心口一颤。抬头望去,风雪迷蒙处,一点孤灯在墨色中摇曳,像坠落的星子。
那灯盏挂在檐角,底下是幢被雪压得低矮的木楼。匾额上"忘尘"二字半掩在冰棱中,门廊下悬着串风干的药草,随寒风打着转儿。
推门的吱呀声惊动了堂内人。炉火旁坐着个银发老妪,正用陶勺搅着砂锅里的药汤。热气蒸腾着她沟壑纵横的脸,她抬头时目光浑浊,却在触及云疏月心口黑气时骤然清明。
"弑神剑伤?"她放下陶勺,衣袖带起一阵苦香,"倒是好久没见了。"
阿哑握紧手中粗剑,剑身嗡鸣。老妪却笑了,露出稀疏的牙:"老身姓孟,与你母亲采薇夫人,曾在这雪原上采过三年雪莲。"她引他们穿过堂屋,后院客房墙面上刻着完整的山海星图,星轨处嵌着发光的灵石,"她怀着你七月时,在此避过追杀。夜夜对着星图,教你认星辰方位。"
深夜,阿哑拧干帕子为云疏月拭汗。女子忽然抓住他手腕,呓语般喃喃:"明月...别去..."他怔忡间,见她袖中滑出卷绢帛。展开竟是仙盟诛魔令,绘着他额间剑印的画像,"山海余孽,格杀勿论"八字猩红刺目。落款处听雪楼主的私印,正是白日率众围剿之人!
"别看..."云疏月突然转醒,指尖冰凉地覆上他手背,"师尊他...三年前为我疗伤后,瞳仁就时常泛紫..."她咳嗽着撑起身,"那日我撞见他对着虚空跪拜,喊的是'恭迎魔尊'..."
窗外骤起鹤唳。数十道剑光刺破窗纸,将屋内映得明灭不定。凌霄真人的声音隔着风雪传来:"疏月,你太让为师失望了。"
第七章:心炉真相
孟婆婆拄着蛇头拐推门而出,檐下风灯照得她身影佝偻:"好大的阵仗。凌霄小儿,可还认得孟婆汤的滋味?"
凌霄真人身形骤僵,眼中紫芒乱颤。孟婆婆突然掷出酒葫芦,清酒在空中凝成水镜,清晰照出他后颈——三根噬魂针没入风府穴,针尾缀着细如发丝的金线!
"果然中了魔尊的牵丝蛊。"拐杖顿地时,院落四周升起透明结界,"三年前你替疏月疗伤,反被魔气侵了心神罢?"
凌霄真人抱头嘶吼,声音时而清朗时而癫狂:"魔尊需...山海心炉为引...疏月是至阴容器..."他突然扑向结界壁,七窍渗出黑血,"明月快走!他要用你心头血——"
话未竟,三根噬魂针破体而出,直取云疏月眉心!阿哑旋身将人揽入怀中,心炉骤然轰鸣。针尖刺入他心口那刹,竟被翻涌的金黑之气吞噬。
第八章:初铸心剑
剧痛撕扯神魂。阿哑坠入无边幻境:北冥之巅的祭坛上,魔尊与山海先祖歃血为盟。血珠滴入心炉那瞬,炉身裂出金黑相间的纹路——
"心炉不灭,魔族永存..."魔尊的笑声震得星辰摇落,"历代炉主皆为我族容器!"
景象骤变。大火焚天的山海宗祠前,少年明月手持弑神剑,剑尖没入未婚妻心口。少女眼中紫芒溃散,泪滴落在剑镡:"明月...替我守着人间..."
"原来...都是我造的孽..."阿哑在心炉灼烧中蜷缩。额间剑印滚烫如熔岩,炉中魔气与灵气绞杀冲撞。
"痴儿!"孟婆婆的声音破开幻障,"魔心能噬魂,亦能铸剑!关键在于持炉者本心!"
阿哑骤然睁眼。以指为剑剖开胸膛时,血光冲霄而起。半颗漆黑魔心在炉中跳动,与他心头血交融的刹那,雪原上万道霞光破开云层。
心剑成形时剑鸣清越。剑身左半刻山海星图流转银辉,右半映魔纹血月泛着暗芒,剑脊处一道血线生生不息。
云疏月在剑光中苏醒。见少年赤着淌血的胸膛立在雪中,手持双色长剑的模样,与三百年前弑神剑穿心那夜的身影彻底重叠。
"这次..."阿哑将心剑递给她,剑柄残留着温热血迹,"换我护你周全。"
檐外风雪更狂。孟婆婆望着双色心剑喃喃:"魔心剑成,天地将覆...小子,你可知要付出什么代价?"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