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日这一天
王超
八秩春秋,岁月鎏金。2025年9月3日,这是一个必将载入史册的日子,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全国上下洋溢着庄重与自豪,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在共同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清晨,我便早早起床,内心满是期待与激动。受济宁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会长魏忠华的邀请,我与几位老兵书画同仁,前往济宁市任城区青少年国防教育素质培训基地,用书画和情怀这种独特方式,向这一伟大胜利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上午,我们准时抵达。在基地偌大的会议室里,宣纸铺展,墨香四溢。作为老兵,那段抗战岁月是我们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此刻,情感的波涛涌上心头,我们以笔为刃、以墨为锋,将对历史的缅怀、对先烈的敬仰,都融入到一幅幅书画作品之中。每一笔勾勒、每一抹墨色,都见证了我们对抗战胜利80周年的深切纪念,也赞颂着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这些作品,是我们对抗战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赓续传承。
我挥毫写下了“胜利日"三个大字!
80年前,无数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用不屈的意志击碎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那段山河破碎却脊梁不弯的岁月,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基因。我们这些老兵,对伟大的祖国,对伟大的人民军队,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用形象生动的书画艺术笔墨,来表达我们此刻的心情,借丹青翰墨赞颂抗日先辈们昂扬坚韧的战斗精神,真的特别有意义!大家将书画创作与时代命运紧密结合,以艺术为号角、以笔墨诉赤诚,坚守着我们这些老兵书画同仁不变的初心。以艺术之名致敬历史、礼赞和平;篆隶之古拙,重现烽火岁月的铿锵;楷行之端严,书写民族气节的凛然;草书之狂放,激荡不屈抗争的豪情。大家将满腔家国情怀倾注笔端,或苍劲雄浑,或飘逸灵动,让书法线条的沧桑、丹青凝重的神韵,化作了对先烈的追思、对和平的礼赞。既传承了千年文脉,又彰显了时代担当。聚墨成锋,丹青凝韵。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在笔墨丹青的流转中,展示着中华精神的生生不息。现场的气氛,也让青少年让基地的学员们通过书画作品,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艺术的感染力,从中汲取着向上的奋进力量。
上午9时,我们和学员们一起观看了天安门广场那震撼人心的阅兵盛典!80响礼炮震彻云霄,全场齐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铁甲生辉、重器列阵。人民军队以严整的军容、雄壮的气势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展现出强国强军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力量。震撼!骄傲!自豪!满满的安全感,幸福感!"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写在了我们心上!我们坚信,放眼世界,能有如此雄伟壮大的气势气场气概的,只有我们中国!
受阅部队作为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代表,以整齐豪迈的铿锵步伐、威武雄壮的钢铁战阵、奋发进取的昂扬姿态、大气磅礴的恢弘气势,光荣接受检阅,奉献了一场弘扬抗战精神、体现时代特色、具有大国气派、展示强军风采的阅兵盛典。受阅部队精彩出色的表现,充分彰显了全军官兵的政治本色和血脉传承,全面展示了新时代人民军队政治建军的新风貌、力量结构的新布局、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和备战打仗的新成效。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意志和硬核实力,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爱国热情、凝聚了奋斗力量,更加坚定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信心。
看完阅兵盛况,大家为见证了这一庄严和振奋人心的时刻久久不能平静。老兵和青少年学员们一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次阅兵彰显了强国强军的坚实步伐与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纷纷表示,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老兵红色精神宣讲团团长徐化芳的话掷地有声:“我们眼前的锦绣山河,今日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先烈用生命、热血和不屈的头颅换来的。硝烟有尽、使命不息。我们要举旗前行,把这份事业扎扎实实交到后辈手上,把先烈们没走完的路继续走下去。”
是的,历史不容忘却,吾辈更当自强,最好的铭记是传承,最好的传承是奋斗。一位学员也坚定地表示:”我们作为后来人,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我们生长在新时代,生逢其时,一定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远大志向,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心转化为努力学习、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用青春奋斗托举民族复兴伟业。”
说得真好啊!培养好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成为合格的人民军队接班人和共和国的建设者,是保障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人民永远幸福的根本保障!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立于世界则国立于世界。历史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去,但我们一代一代的精神火炬永远不能熄火!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精神自强,无比珍视这一强大的力量!
张伟校长讲述了面对当今青少年进行身心健康和国防素质教育的现状和紧迫性,听了以后,我们这些老兵都深有感触,纷纷表示,愿厚植爱国情怀,发挥余热,助力营造尊崇军人的社会氛围,通过我们的工作,激励广大青少年在新时代传承抗战精神,勇担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个青少年军校通过军事夏令营和国防教育两大课程,将红色基因、军事科技融为一体,秉承军事训练和品格塑造育人体系,用沉浸式国防教育将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扎根在每个学员的心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融入到了他们的日常训练和生活之中,培养集体主义,突破自我,迎难而上的军人品质。同时,以"军耕农场实践”为载体,以“军魂育人,耕读修身",将军事体验和劳动研学结合,培养勤俭节约、以劳树德的精神,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现在,基地的教官团队,全部由五年以上军龄的退役军人担任,具有国家级资质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建校三年多来,已荣获教育部“全国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资质,连续三年通过lS09001营地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荣获中央电视台军事栏目《今天我当兵》海选基地、济宁武警支队模拟化训练中心、任城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高兴之余,我应张伟校长的请求,书写了"打造青少年国防教育标杆品牌"和“军魂"等书法作品,对学校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学校的发展寄予厚望!
晚上7点,我又参加了主题为”退役军人永向党 兵心军魂铸辉煌"的文艺会演。这台由济宁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精心组织的文艺会演,演员以退役军人为主,18个节目,精彩纷呈,以情动人,史诗气质。通过音乐、舞蹈、朗诵等艺术形式,昭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主题。济宁市退役军人协会会长魏忠华深情地说:“我们献上这台浓缩抗战历史风云的晚会,就是以文艺的形式缅怀先烈、传承抗战精神。熟悉的旋律传递着不屈的信念,动人的舞蹈讲述着铭心刻骨的记忆,展现着军民团结、共御外侮的光辉历史。这不仅是一场文艺演出,更是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松花江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爱永在》《保卫黄河》等熟悉的旋律传递着不屈的信念,《歌唱王二小》《军民大生产》等舞蹈讲述了铭心刻骨的记忆.....
一段段饱含血泪的深情咏叹,一组组倾情刻画的动人群像,展现了军民团结、共御外侮的光辉历史,让我们深切体悟到抗战精神是如何淬炼为融入到我们血脉之精神财富的原因。
如今,岁月虽已远去,但抗战精神永垂不朽。我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不仅是为了慎终追远,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让和平常驻、正义长存,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5年9月3日胜利日这一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作者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