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灶前余温
作者:高金秀

厨房里那口母亲生前常用的铁锅,我总舍不得换。锅底的烟垢结了厚厚的一层,边缘被柴火熏得发黑,却比新买的不粘锅更合我的手——就像母亲这个人,一辈子利索能干,不讲究虚浮的模样,却把日子过得扎实又温暖。
又到了四月,院子里的青草疯长,连墙角的砖缝里都冒出了嫩芽。我蹲在灶前添柴,火光映着铁锅,忽然就看见母亲的影子在灶边晃。她总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里拿着锅铲,翻炒间菜香就飘满了整个院子。母亲没读过多少书,却是街坊邻里公认的能干人:家里的桌椅永远擦得能照见人影,我们的衣服总是浆洗得干干净净,就连邻居家有红白喜事,都要请她去帮忙打理厨房,她从不推辞,手脚麻利地把一切安排得妥妥帖帖。“李家婶子真是利索!”每次听到别人这样夸,母亲总是笑着摆手,转身又钻进厨房忙活。
可这样能干的母亲,还是走了,算起来已经八年了。我摸着铁锅冰凉的把手,想起她最后躺在病床上,还惦记着我中午没吃饭,拉着我的手断断续续地说:“灶上……还有热粥……”那时的我只顾着哭,没听出她话里的牵挂,如今再想起来,粥的温度仿佛还留在舌尖,可递粥的人却再也见不到了。

清明刚过,我带着母亲爱吃的桃酥去上坟。坟前的草又长高了,我慢慢拔着,忽然听见不远处有老人在聊天,说起“以前那个利索的李家婶子”,心里猛地一酸。原来,母亲的好,不仅我记着,街坊们也没忘。就像那句“驾鹤西去留美名”,她没留下什么贵重的东西,却把踏实、勤快的性子刻进了我的骨子里,也把温暖留在了认识她的人心里。
烧完纸,我对着墓碑深深鞠了一躬:“妈,您安息吧,一路走好。我们都念着您的好呢。”风从坟前吹过,带着青草的气息,像是母亲轻轻拍了拍我的肩。
下山时,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身上,暖融融的。我知道,母亲一定希望我好好生活,就像她当年那样,把日子过得干净、利索、有滋有味。灶前的铁锅还在,母亲的牵挂还在,我会带着这份念想,好好走下去。

【作者简介】高金秀,女,大专,小学一教师,爱好广泛,书法,书画,跳舞,唱歌,写作,发表论文三四十篇一等奖,在教学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书法,书画,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中去。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