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241

一块银元的故事
——记我的老恩师(一排排长)李象顶
马金保

往事并非如烟,历历永记心间。
一九七七年的夏天,天气特别热。一天,吃完中午饭,其他师傅们都休息去了,只有我和老师傅(排长)没走,他与我聊起了家常。他询问了我的家庭概况和我未来的志向后,他向我讲述了他年轻时的往事。
解放前他多方拜师学艺,曾学过铜匠,干过银匠,后来改行又学了木匠。老师傅说:过去兵荒马乱,不多学点东西是吃不上饭的。做人:一要有个好身体,二就是要学一门手艺,有拿手的本事,三要有自尊,但更要尊重他人。接着,他给我讲了个有趣的故事:解放前,有个小伙来到一木工作坊拜师学艺。开始,老板让他天天打扫卫生,他任劳任怨从不偷懒,老板经过多日观察,发现他聪明伶俐,老实能干,是个好后生。没过几天,老板让他跟着手艺最好的师傅学徒,还特别嘱咐说:再好的师傅只教头三天,学好、学不好靠自己,想学好、不会时就多请教。这小伙他天生聪明和勤快,除了自己的老师,哪位师傅让他帮忙,他从不拒绝。因此,各位师傅们在技术上都对他耐心的指导,他虚心学习,取众家之长,终于在众师徒中成为佼佼者,老板看在眼里笑在心里。
一年一度的春节庙会到了,大家都忙着把新家具装车去赶庙会,老板却把他叫到旁边告诉他,赶庙会你就不要去了,在家看家吧。他本想和大家一起出去凑个热闹,可老板的话他不能不听,只好在家看家。大家走后,他打扫完卫生,洗洗手准备吃饭,这时来了个老者,说女儿要出嫁,要买一张八仙桌和一对太师椅。当老者得知所有成品家具都运到庙会,老者大失所望。他看老者很着急,便问:您准备什么时间用?老者说:腊月二十八,他算了算还有好几天时间,他心想:如紧紧手是可以做出来的,便问老者:给你现做可以吗?老者听后兴奋极了,高兴的说:只要能给做出来我可以多加钱的。他笑了笑说不用,不过得先付定金。老者高兴的按定价付了全款。送走了老者,吃完午饭,他根据老者的要求,精挑细选木料,从木材的颜色到木材花纹搭配,他一丝不苟,经过多天的努力奋战,终于提前一天完成,他自己欣赏着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心里美滋滋的。可慢慢的又有点后怕,其原因是:他在没有老板和其他师傅在场的情况下:私自接活,私自定价,私自选材,私自做主,老板会不会批评他?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在这时,听见有人在敲门,啊,师傅们回来了,便赶快去开门。他帮老板和师傅们把没卖完的家具卸车后,赶紧把接的活和完成情况告诉了老板。他提着马灯在前领老板来到工棚,老板从他手中接过马灯,围着做好的一套八仙桌左瞧右看,仔细端祥,心中翻起兴奋的浪花,这套家具做的太完美了。此时老板灵机一动,从工作台板上拿过一把斧头,猛地朝着八仙桌桌面中心砸去,普通一声,一个大坑展现在桌面上。老板不作任何解释,放下马灯扬长离去。跟来一起观看的师傅们也傻了眼。有个和老板关系特好的师傅跑去问老板,你怎么这样?老板回头一笑说:看看他怎么办。师傅理解了老板的意思。回到工棚,说:都累了一天了,大家都洗洗休息吧,师傅洗洗也去休息了。
人都走了,只有他自己留在工棚里。他在苦苦思索,明天人家就要来提货了,这桌面上被老板砸出个窟窿,怎么向人家交待呢?
第二天老板一早来到工棚,查看他昨天晚上的“杰作”。当看到桌面上被他砸出的窟窿消失不见,已经完全修复,再仔细一看,他大吃一惊,不是换了桌面面板, 而是在他砸出窟窿上,借用木材的花纹,拼了一朵荷花!什么是锦上添花,这才是完美的结合。老板不禁暗暗叫好,被这徒弟的高超技艺所折服。其他师傅师兄们也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看到这一情景,也都惊呆了······
大家吃完早饭,正忙于各自的工作,这时门外来了取货的老者。他赶忙迎上去带领老者去见老板,老板从屋里笑呵呵的出来,握住老者手把他带进工棚。老者看见一套完美的八仙桌展现在他的面前,无比激动的说:这是给我做的吗?我不是在做梦吧?老板说:不是你的是谁的,是他专为你定做的,老者临走时又从口袋里拿出两块银元送给老板,作为对家具十分满意的答谢。
送走了老者,老板转过身来,将两块银元递给小伙说:这是你的。小伙对老板说,如是你执意要给我,那我就留一块做个纪念吧。老板笑嘻嘻的点头表示同意。
春节后的一天早晨,老板把他叫到房间,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你出徒了,我想,你继续在这里也不会再有什么进展,你出去走走,还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虽然你很出色,但我不能自私,我给你准备了一套工具,你带上走吧······老板既然已经定了,而且也是为他的前途着想,他还有什么不该服从吗?
后来他又去了几处打工,和伙伴们合伙拼搏,成立了木业社。解放后公私合营,工厂成了集体性质。(山东木材厂)
再后来,国家根据形势的需要,在山东沂蒙山区,沂源县土门建起了兵工厂。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他响应党的号召,被选拔到土门九七六厂当了一名光荣的军工战士………
结后语:
他就是我进厂后的一零七车间(木工)一排(机加工木工)排长:恩师——李象顶
因为他的技术出众,79年他已是7级木工,每月工资82元9角!那时工人的最高级别是八级,七级工已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个故事让我终生不忘。

作者简介:马金保,男,1958年生,祖籍:山东临沂市兰山区,1975年下乡插队,1976年12月进入国营山东第一机械修配厂,(军工代号九七六厂)工作,1978年初应征入伍,1980年冬退伍到临沂电机厂工作,2018年退休,兰山区摄影家协会会员。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