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上的古炮
作词:叶木青
作曲:王丽珍
祥和的鸽子停在长城古炮上,
小朋友们举起相机拍照。
沉默的古炮,
胸膛里再没有仇恨的火药;
开放的古炮,
战争的伤痕已被岁月磨消。
古炮竖起耳朵,
倾听小朋友们幸福的欢笑。
美丽的花环挂在长城古炮上,
小朋友们缅怀先烈的功劳。
沉默的古炮,
晴空中再没有硝烟的笼罩;
警惕的古炮,
平静的大海也会有不测波涛。
古炮向天发誓,
要给小朋友们和平的怀抱。
在世界反法西斯暨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纪念节点上,歌曲《长城上的古炮》没有选择慷慨激昂的呐喊,也没有沉溺于苦难伤痛的追忆,而是以长城古炮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物象为核心,用细腻的笔触编织出一幅 “祥和与警惕交织、过往与当下对话” 的诗意画卷,让纪念的深意在诗意的中自然流淌,成为一首兼具情感温度与思想深度的纪念之作。
歌曲的开篇,便构建了一组充满反差却又无比和谐的画面:“一只鸽子停在长城古炮上,小朋友们举起相机拍照”。被作者捕捉到,一只鸽子不经意间停在古炮上,世界的小朋友带着着纯真的眼光凝思,成了和平的经典符号,这古炮曾是抵御侵略、见证战火的武器 —— 当这三者在长城的背景下同框,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鲜活瞬间交融。此时的古炮是 “沉默” 的,“胸膛里再没有仇恨的火药”,战争留下的伤痕 “已被岁月磨消”,它不再是冰冷的杀戮工具,而是化作了历史的见证者,静静 “倾听小朋友们幸福的欢笑”。这段歌词以 “唯美、祥和” 的笔触铺陈现实,没有一句直白的 “和平可贵”,却通过鸽子的停留、孩子的欢笑,让和平的美好具象化,让听众在温暖的场景中,自然感受到当下生活的珍贵。
若说前半段是对 “和平现状” 的温柔描摹,后半段则巧妙地完成了从 “回望历史” 到 “守护当下” 的升华。“一束花环挂在长城古炮上,小朋友们缅怀先烈的功劳”,花环既是对先烈的致敬,也为古炮增添了庄重的纪念意味 —— 孩子们的 “缅怀”,让历史记忆不再是遥远的文字,而是与新一代产生了情感联结。此时的古炮,依旧 “沉默”,但 “沉默” 的内涵已然转变:它不再是岁月磨平伤痕后的平静,而是承载着先烈牺牲、见证过硝烟弥漫的厚重。紧接着,“警惕的古炮,平静的大海也会有不测波涛” 一句,笔锋一转,打破了前半段的纯粹祥和 —— 它清醒地提醒着,和平并非永恒的常态,历史的教训不能被遗忘,看似平静的当下,仍需保有对风险的警惕。
而歌曲的收尾,“古炮向天发誓,要给小朋友们和平的怀抱”,则将古炮的象征意义推向高潮。此时的古炮,既是历史的 “见证者”,也是和平的 “守护者”。它带着对历史的铭记、对当下的警惕,许下守护未来的誓言 —— 这份誓言,是建立在对战争苦难的认知、对和平来之不易的珍视之上。它连接起过去、现在与未来:过去的先烈用热血换来和平,现在的我们需以警惕守护和平,未来的孩子则能在这份守护中,继续拥有 “幸福的欢笑”。
整首歌曲以 “古炮” 为线索,串联起不同的场景与情感,没有宏大的叙事,却在细微的描摹中传递出深刻的纪念意义。它告诉我们,纪念反法西斯战争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铭记先烈的牺牲,珍惜当下的和平;不是要沉溺于过去的伤痛,而是要以历史为鉴,保持对和平的守护之心。当小朋友们在古炮前拍照、献花时,历史与未来完成了一次温柔的对话 —— 而沉默的古炮,便是这场对话中最厚重的见证者与守护者,它让和平的重量,在每一个音符里,都清晰可感。
《长城上的古炮》以长城古炮为核心意象,其主旨可概括为:铭记世界反法西斯暨抗日战争的历史,缅怀先烈牺牲与奉献的功劳;珍视当下由先烈热血换来的和平生活,同时保持对潜在风险的警惕;并以历史为鉴,立下守护和平、为下一代筑牢安宁未来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