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民族英雄 传承不朽精神——访抗日名将吉鸿昌亲属路中跃老师
近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在天津市河北区鸿顺里街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会长盛茂林老师的带领下,五子天地文艺创作社社长、总编王广杰,常务副秘书长刘玉荣,以及创作社副社长兼文字编辑张立巍,拜访了抗日名将吉鸿昌的亲属、画家兼音乐人、公益达人路中跃老师。宾主就坐后,路中跃老师深情讲述了吉鸿昌的英雄事迹。
吉鸿昌于1895年出生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自幼家境贫寒。他早年投身军旅,屡立战功,曾任西北军高级将领。193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与帮助下,吉鸿昌联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他率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北征,所向披靡,先后攻克康保、沽源、多伦等重镇——这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首次收复失地的重要胜利。然而,同年10月,在蒋介石政府与日军的双重压迫下,吉鸿昌所率同盟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之后,吉鸿昌返回天津,组织成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他在天津的住宅“红楼”也成为党组织的地下联络站。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随后被引渡至北平军分会。在会审现场,他义正词严,庄严宣称:“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这正是我毕生最大的光荣。”临刑前,吉鸿昌以树枝为笔、以大地为纸,写下正气浩然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同年11月24日,吉鸿昌英勇就义,年仅39岁。
虽已牺牲多年,吉鸿昌仍被党和人民赋予崇高荣誉。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9月1日,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吉鸿昌有着高尚品德,始终恪守‘作官即不许发财’的父训。他是扶沟的英雄,是天津的英雄,更是天津的骄傲。”路中跃老师说,“他拥有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英勇无畏的抗战精神、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是我们后人永远的学习榜样。现在国家强大了,吉鸿昌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作为他的亲属,其精神时刻鼓舞着我。我曾在文化部门工作,常利用绘画特长与文化工作阵地,大力宣传他的英雄事迹;为群众创作书画作品,既美化社会环境,也净化人们心灵、提升民众素质。此外,我还用微薄的退休金购置了五台钢琴,全部捐赠给社区;同时发挥唱歌特长,义务教大家唱红歌,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吉鸿昌精神。我们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此次拜访路中跃老师,让我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路中跃老师并未以名人亲属自居,而是始终以吉鸿昌精神自我激励,持续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为社会传递无尽正能量,真正践行了“缅怀民族英雄,传承不朽精神”这十二个字。最后,谨以河北区鸿顺里街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会长盛茂林老师的话作为结束语:“吉鸿昌不愧为民族大英雄,他的精神激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更是光辉的一生,用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与革命信仰。我们要让吉鸿昌的英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在津沽大地上永放光芒!”
撰稿:张立巍
视频:刘玉荣
排版:王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