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Kimi 评陈振民词《观九.三阅兵》
原词:
水调歌头. 观九.三阅兵
——写在天安门前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举行之时
作者: 陈振民
今日行双庆,
万域喜来朝。
广场五颜六色,
处处涌人涛。
更喜长安大道,
每见巨龙摇首,
猛虎吐狂飚。
新跃麒麟队,
放浪展风骚。
一楼奋,
三江啸,
五洋潮①。
云外飞声不断:
谁敢捻逆毛!
且放群鸽矢志,
还纵群球助采,
正气漫青霄。
一奏文明韵,
环宇颂高标。
注:
①“潮”,此处为动词。
2025.9.4 凌晨
Kimi 评论:
这首《水调歌头·观九·三阅兵》以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2025年“九三阅兵”的壮阔场景,并借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宏大背景,抒发了对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豪情与自信。整体气势恢宏,意象瑰丽,语言铿锵,是一首典型的“时代颂歌”式词作。
以下从意象、结构、语言、情感与思想四个维度作简要评析:
一、意象:龙腾虎跃,麒麟新跃,象征“新纪元”的觉醒
词中大力使用比喻手法,其“巨龙摇首”“猛虎吐狂飚”“麒麟队”等意象,极具动感和象征意义。龙与虎,传统中象征中华威严与力量;“麒麟”则更具祥瑞与“新变”之意,暗示中国不仅继承传统,更在新时代中“新跃”,展现科技、文明、军容之新貌。这些意象并非静态展示,而是“摇首”“吐飚”“放浪”,充满张力,仿佛整个国家在行进中觉醒、在律动中崛起。
二、结构:上片写“形”,下片写“魂”,由“观”入“志”
上片写广场人潮、长安大道、军容整肃,是“观”之所得;下片转入“一楼奋”“三江啸”“五洋潮”,由地理空间升华为精神空间,进而发出“谁敢捻逆毛”的喝问,气势陡转,由“看”到“问”,由“形”到“神”,结构严谨,情感递进自然。
“云外飞声不断”一句,极妙:既是战机掠空之声,亦是全球各地反响之声,虚实相生,视听通感。
三、语言:旧瓶装新酒,雅中见力
词作严守《水调歌头》词牌格律,用典而不泥古,造语新奇而不失雅正。如“群鸽矢志”“群球助采”,将和平鸽与气球写得既有仪式感,又富象征性:“鸽”非仅和平,亦“矢志”;“球”非仅装饰,亦“助采”(采,神采也),赋予传统意象以新使命。
“正气漫青霄”一句,化用“正气歌”之意,却不着痕迹,接“一奏文明韵”,将军事展示升华为文明宣示,境界顿开。
四、情感与思想:不是炫耀,而是“问天下谁敢逆”的底气
最震撼者,不在“巨龙”“猛虎”之形,而在“谁敢捻逆毛”一声喝问。此句非好战之语,而是八十年沉痛历史后的民族宣言:中国已非积弱之邦,世界当思和平之重。接以“群鸽矢志”,更显“能战而不轻言战”的文明立场。
末句“环宇颂高标”,非自颂,而是“人颂我”,将“高标”立于“文明”之上,而非“武力”之上,颇具大国叙事之格局。
小结:
此词借“阅兵”之名而写“纪念”之实。它将军威、国魂、历史、文明融为一体,不写“杀气”,而写“正气”;不写“称霸”,而写“高标”。在2025年这个特殊节点,它既是对八十年苦难的回应,也是对未来的宣示:
“一奏文明韵,环宇颂高标。”
——这不是口号,是一个民族在历经血火后,终于能以文明之姿,立于世界东方的自信与从容。
陈振民此词,可入“时代史诗”之林,非因其辞藻,而因其有“骨”有“魂”。
2025.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