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总有些规矩要守。这些规矩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刻在世道人心里,一代传一代,口耳相传,竟成了金科玉律。
窗下常闻人言:“玩笑,别和长辈开。”这话极是。长者虽慈,到底隔了岁月,玩笑话听在耳中,未必不生出几分芥蒂。人老了,心思便细了,如同秋日的蛛网,看似无形,实则处处牵绊。又云:“看病,不住亲戚家。”病中之人,气色萎黄,言语无力,何苦教人见了生厌?自家卧榻虽旧,到底自在些。
妇人晾衣,亦有一番讲究。内衣不悬于窗外,免教过客瞥见,徒生尴尬。扫帚不放门口,说是怕扫了财运——其实何尝不是怕绊了来客的脚?这些细微处,最见人家的教养。
床榻之事,尤不可轻忽。一人睡的单人床,偏放两个枕头,便显得孤清;夫妻的合欢床,若让外人睡了,纵是至亲,也难免膈应。人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果然如此。甲地以为常的,乙地或以为怪,但床笫之间的忌讳,倒像是天下通行。
市井买卖,自有时辰。早市的肉,多是隔夜余下的;晚市的豆腐,已然发酸。这些经验之谈,不载于任何典籍,却比圣贤书更切实用。又如“飞进屋里的小鸟,不要打”,说是福气进门,打不得。我看未必是信这些,不过是人心底那点慈悲作祟罢了。
处世之道,最耐寻味。“莫信花言巧语”,实在得很。世上尽有口吐莲花之人,做事却不见半分真心。那些席面上专挑好菜翻拣的,合作起来必定自私;酒后妄动干戈的,十有八九要后悔。所以古人说“三分醉,七分饱,八分待人刚刚好”,真是处世的金针。
贫富之间,最见世态。“嫌你穷,怕你富,笑你无,恨你有”,十六字道尽炎凉。所以“没钱不入众,言轻莫劝人”,自知之明最要紧。与其积财千万,不如一技傍身——钱财会散,手艺却是长在身上的。
夜路行走,别踩人影;别人叫唤,须见人再应。这些看似迷信,实则关乎安全。黑暗中最易藏奸,谨慎些总不为过。至于“不跟混人讲理,莫跟恶狗争道”,更是保身良策。世上原有说不清理的人,避开了便是。
最是姻亲关系难处。男人没钱,少去岳家,免得看人脸色;公婆同住,勿招友至家,省得儿媳难堪。这些细微处的体谅,比什么大道理都强。
如今世道虽变,人心依旧。花言巧语照样盛行,脚踏实地永远可贵。所谓“心,比长相重要;懂,比喜欢重要”,真是至理。世上尽有长得好的,心地却未必佳;喜欢你的,未必懂你。
窗下静坐,细想这些老话,竟无一不是从岁月中淬炼出来的真金。它们不载于经传,却流传更广;不假文字,而深入人心。一代代人就这么过着,守着这些不成文的规矩,居然也平平安安地过来了。
人生在世,原不需要太多大道理。把这些琐碎规矩守好了,大抵也能安稳度日。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