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的风
旅顺的风,
涌动着千古的生命。
清风抚摸青山绿影,
亲情与风相拥。
冥冥众生几人血脉凝成,
夕阳晚霞促膝对盅。
旅顺的风,
清洁宁静净化心灵。
从老铁山的脊骨飘来,
裹着咸涩的信封。
碰落衣襟留下未寄出的心梦,
迎风远眺白玉山走出母亲身影。
旅顺的风,
轻拍我肩头的沉重。
渤海湾风浪化作无限包容,
佑护善良千里驰骋。
穿过百年炮痕沧桑,
把恩情叠进军港的灯影。
2025年9月5日
风为笔,情为墨,写尽旅顺的魂——评刘志民《旅顺的风》
这首诗以“旅顺的风”为核心意象,将自然景观、历史记忆与人文情感巧妙交融,让风成为串联过去与当下、景物与心绪的纽带,字里行间满是对旅顺深沉的眷恋与共情。
一、意象凝练,以“风”织就多层意境
诗人赋予“风”丰富的内涵,使其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它是“涌动着千古的生命”的生机载体,拂过青山绿影,牵起亲情的温度;是“裹着咸涩”的信使,从老铁山飘来,带着未寄出的心梦与母亲的身影;更是承载历史的见证者,穿过百年炮痕,将沧桑与恩情叠进港灯,让自然之风与情感风、历史风交织,画面感与感染力兼具。
二、情感真挚,在细节中藏深情
诗中的情感不刻意煽情,却在细微处动人。“夕阳晚霞促膝对盅”的闲适、“碰落衣襟留下未寄出的心梦”的怅惘、“迎风远眺白玉山走出母亲身影”的思念、“渤海湾风浪化作无限包容”的豁达,从亲情到对故土的眷恋,再到对历史的释怀,情感层层递进,让读者能在文字中感受到诗人对旅顺真切的牵挂。
三、历史与当下交融,厚重感暗藏
诗人没有直白诉说旅顺的历史,而是让“百年炮痕”藏进风里,与“军港的灯影”“渤海湾的包容”形成对比,既提及了这片土地的过往沧桑,又传递出当下的平和与希望。风的流动感,恰如历史与当下的衔接,让诗歌既有情感的柔软,又有历史的厚重,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