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诗品读
✦ 淮河赋(之六十八)
——残碑的字
□ 童 年(安徽)
1.
残碑侧卧淮岸
文字是青铜熔铸的魂
一笔刻治水的锸
一画记漕运的轮
裂痕里嵌着春秋的霜
唐宋的尘
风过,就抖落满碑的
朝代声
有些字早已模糊了
像被时光啃过
却仍在石上站着,像不肯
低头的人
这石碑是大地的史
字是未干的精血
写着:所有消失的
都在根里贮存
2.
残碑的字是神的指纹
印在淮河的脊背
每道笔画都闪着圣光
像星子落进石
一笔是祭天的文
一画是护民的誓
把神性与人间,揉进
同道痕迹
缺角的地方是神的眼
望着过往的事
风来读它,总带着
神圣的况味
这石碑是关于苍天的经书
字是神的旨
告诉我们:有些信仰
永远不会死
3.
残碑的字是最硬的骨
支撑着淮河的土
每道笔画都透着一股内劲
像未弯的弩
一笔是筑堤的夯
一画是守城的橹
把筋劲与坚韧,刻进
石的深处
缺角的地方是骨的疤
却更显风骨
风来吹它,吹不散
碑的硬颅
这石碑是大地的骨
字是文明的脊柱
撑着:所有苦难
都压不垮的路
4.
残碑的字是霸王的魂
藏在淮河的浪里
每道笔画都带着狠劲
像未收的枪
一笔是统军的令
一画是开疆的章
把霸气与豪情,铸进石的膛
缺角的地方是霸王的痕
却更显狂放
风来读它,读得出
当年的强
这石碑是英雄的碑
字是不朽的狂
写着:有些辉煌
永远闪着光
5.
残碑的字是古圣先贤的伤痕
刻在淮河的心
每道笔画都沾着泪
像未干的国画
一笔是战乱的苦
一画是灾荒的贫
把感伤与无奈,埋进
石的深
缺角的地方是痛的疤
却更显纯真
风来吹它,吹不散
碑的沉
这石碑是岁月的伤
字是难忘的记忆
提醒我们:有些苦难
营养永远要汲取
6.
残碑的字是圆融的智
藏在汤汤淮水
每道笔画都透着柔
像未碎的贝
一笔是包容的河
一画是共生的穗
把圆融与智慧,嵌进
石的骨髓
缺角的地方是智的留白
却更显真味
风来读它,读得出
天地的美
这石碑是智者的碑
字是自然的规
告诉我们:刚柔并济
才是永恒的轨
7.
残碑的字是史书的眼
望着淮河的今
每道笔画都藏着谜
像未解的琴
一笔是文明的起
一画是朝代的尽
把过去与现在,连进
石的芯
缺角的地方是史的问
等着人来寻
风来吹它,吹不散碑的引
这石碑是时间的眼
字是历史的信
让我们:在过往里
找到未来的印
8.
残碑的字是神的话语
落在淮河的两岸
每道笔画都带着圣洁
像未断的线
一笔是赐福的雨
一画是护佑的山
把神性与慈悲,刻进石的面
缺角的地方是神的祈愿
等着人来觉悟
风来读它,读得出
神圣的爱恋
这石碑是神的碑呵
字是信仰的烈焰
让我们:在迷茫里
觅得心灵的岸
9.
残碑的字是劲的弦
绷在淮河的天
每道笔画都透着力
像未断的箭
一笔是抗争的勇
一画是奋斗的坚
把筋劲与不屈,铸进石心
缺角的地方是劲的蓄
却更显锐尖
风来吹它,吹得动碑的帘
这石碑是精神的弦
字是力量的源
让我们:在困境里
找到前行的肩
10.
残碑的字是霸的魄
荡着淮河的波
每道笔画都带着烈
像未熄的火
一笔是开拓的胆
一画是守土的魄
把霸气与担当,埋进石的窝
缺角的地方是霸的藏
却更显巍峨
风来读它,读得出
当年的壮阔与血气
这石碑是山河的魂啊
字是英雄的歌
唱着:有些风骨
永远不褪色
11.
残碑的字是乡愁的根,扎在
淮河的土
每道笔画都缠着念想
像未拆的布
一笔是村口的树
一画是老屋的路
把游子的思,刻进石的骨
缺角的地方是泪的印
却更显纯朴
风来吹它,吹得乡愁
翻着页读
这石碑是归人的标
字是遗传家书
告诉我们:再远的路
都有归途
12.
残碑的字是哲思的灯
悬在淮河的夜空
每道笔画都透着明
像未暗的星
一笔是生死的问
一画是永恒的答
把困惑与顿悟,嵌入石的缝
缺角的地方是思的留白
却更显深静
风来读它,读得出
天地的灵
这石碑是智慧的高台
字,是觉醒的铃
让我们:在浮沉里
守住心的定
13.
风,把碑文啃得漏风
“忠”字剩了心
“孝”字缺了子
唯有“水”字,三点仍在
像未干的泪
拓片人对着阳光,试图
把裂缝里的青苔读成注脚
却听见
碑石深处有水流声
正把残缺的笔画,补成
完整的河流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