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太原江湖贼王
本人一度在公安的最基层,刑警队干多年,后又调到省公安厅做文字采编。有幸接触到山西及省会太原的些旧事源头,半个世纪来一些能上传奇故事级别的黑道人物。年久逐渐淡忘,回忆当历史用文字定格下来。
很有意思,警匪类的小说戏剧等艺术品,永远是和平时代娱乐生活的精神调料。如今天回忆民国时代上海的花花世界,文字泛泛的描写总不如摘出几个应时人物生动。或是红道白道黑道,以某些特定的人物为视角来文学过往,会立体的切出一个时代的横断面。尤其是着笔于黑道人物,带着恐怖与血腥的故事与情节浸润,透视更具刺激,记忆犹深。百年前的上海滩旧事,一说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等,一部活脱脱的旧上海便浮现出来。

半个世纪之前所谓的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剧中的反角土匪司令胡传魁有两句唱词儿传播甚广,"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几句戏中人物的鸟词儿不算什么,念叨的多了会产生能量。文化的气息却浸染了一些人。黑道文化虽不宜渲染,但它是很上头的故事药引子。
我们这几代人真的运气不错,赶上了和平时代,没有听过枪炮声,没闻过恐怖的硝烟弥漫。但活着的人,也在漫长的岁月经历了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每个人在心里深刻的都是职业记忆。上世纪50年代的生人,都已6、70岁了。如今已成了尚在面世的老家伙,敢称是当代历史的活化石。
本人一生职业公安,从警几十年。年令也恰好伴随了中国史无前例的划时代变迁,完整的目睹了十年文革,之后改革开放启幕直至今天。历史的颠簸剧看久了,感慨万千。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时也运也。活在天命之域,有幸经历了这个复杂时代,得天独厚。老了手痒,喜欢码字儿,总想把一些经历记录下来。
在省城太原生活了多半生,从事警务多年,尤是职业的铺底是从刑警开始,所以对刑事侦察及刑事大案兴趣浓厚。
退休后,正好赶上互联网社交年代,自媒体风起云涌。码字有了相对的自由传播平台。出道自媒体网络创作,注册了公众号"胡说胡又说"的同时,我又注册了另一特别专号"山西刑事大案"。意图专注于本行,想把半个世纪以来,山西的刑事大案以报告文学形式载入史册。但这活儿工作量太大。再者,职业的视野毕竟有些狭窄,不如社会大舞台广阔丰富。所以近十年了,"胡说胡又说"公众号平台弄出了点儿响动,而"山西刑事大案"平台被凉快了多年。终是心有不甘。
警匪内容的文学人们很喜欢播弄。放到传媒及文学中占比成分还不小。但胡编乱造故作玄虚的太多。
本文不是纪实文学,是真实历史的直击与再现。心里跳出许多过去的回忆,想把半个世纪来,太原江湖黑道的几个人物扒出来,做一回顾。

国内现代刑事大案史上,有几名世纪凶残的黑枭会载入警匪文学记忆册的。如东北的"二王",陕西西安背负11条命案的魏振海,山东青岛的聂磊,太原的"三麻虎"等。这些人的犯罪背景都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8、90年代。穷凶极恶不仅恐怖一方,危害性波及广泛,在侦察抓捕中付出巨大代价。警方动用了数省的力量围堵。每个贼王均落地为传奇性的故事。
本人有过刑警经历,经手的大案有限,但见识的古今中外刑事大案也够广泛的。今着笔描述的山西王彦青,其犯罪残忍度和智能性在刑案史上绝对是奇葩。迄今为止,还没发现有犯罪人顶破王彦青的天花板。
山西太原的王彦青,是太原重型机器厂的子弟。一度成了国内恶名远播的犯罪人。
1991年刚过元旦,公安部向全国发出1号通缉令,缉捕重大案犯王彦青。约半年之久,王彦青流窜八省作案后在湖南郴州落网。王彦青逃跑中高处跳下来腿部受伤,在郊外被几名刑警擒获。公安部刑侦局获得这一消息后松了一口气。搅和的数省不得安宁的大贼王终于落网了。王彦青叹了一口气,他说命该如此,郴州就是"沉舟",曾经避开了河南漯河,侥幸没有"落河"。王彦青当时30出头一点,其犯罪的老到无人能及。
本人在县里干过7年刑警,也接触过各类重大案件。但比起王彦青来都是小巫见大巫。1988年从县里刑警队调到省公安厅刑侦处,上调手续办完后我主动要求改行。二杆子就这么来的。放下枪杆子弄了笔杆子,到省厅办的《警察之友》杂志社干了编辑记者。期间走遍了全省各地。由于职业有前提条件,尤对刑侦案件敏感。那几年全省发生的大案及案犯都有接触。
1991年王彦青落网后,太原警方派重兵把王彦青从湖南押解回晋。湖南回返时,时任湖南省公安厅长还亲自在火车站送离。王彦青很得意,以为自己享受了特别的待遇。火车到了石家庄倒车,石家庄铁路派出所早接到公安部的指令,所长亲自带警队执勤。王彦青还蔑视的说河北警方不够意思,接迎的所长官儿太小,他嫌不体面。
王彦青的落网确实是山西警方的大事儿。特别是太原公安,案子落在自己头顶上,今天省领导过问,明天市委书记督促。抓捕期间王彦青还从外地折返回太原,在河西枪杀了一名女警。又在重重围堵之中逃之夭夭。太原警方的压力可想而知。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公安厅原厅长李玉璋当时任副厅长兼太原市公安局长。王被抓获,李厅长的脸上终于拨云见日。从湖南押解回晋后,王被关押在上马街的太原市看守所。

王的一条腿在逃跑途中摔伤骨折,警方及时的给予救治。关到看守所的王彦青是个捅了天的大罪犯,他的安全保护尤为重要。当时太原市局五处的张国良处长说压力山大。每天有专门看护王彦青的看守警昼夜排班,还有挑选了一些身强力壮的人犯予以配合。预审阶段还算顺利,王交待了数月以来流窜大江南北行凶作案的犯罪事实。
王彦青落网,在太原全市掀起舆论大波,人心大快。人们奔走相告,舌头接力,一时为省会太原的头号新闻。王彦青的智能型犯罪,凶残度极为罕见。口水相传更是编排了若干的版本。风传的神乎其神。
这样的犯罪人物必须留下历史记录。任何史实迟早都会大白于天下。
当时鄙人是省公安厅《警察之友》杂志社副主编。于是找了省厅预审处钮永福处长,又向李玉璋厅长请示,说明了采访意图。两位富有格局与胸怀的领导表示同意。他们明白,将现实温热的一刻定格太有必要。人类所有的记忆都是历史的生发。应当记住山西公安史上重要的一页。幸运的是得到了机会。厅处领导特批了我,与当时厅刑侦处岀色的年轻女刑警刘芬萍2人,可以直接到监所接触王彦青。刘芬萍挺有出息,退休之前荣升为省公安厅副督察长。比我官儿大。
与王彦青交锋,我是有足够心理准备的。头次到看守所见王,那阵容心里好笑。我和芬萍先到了监号,王彦青一脸的淡然,毫不在乎的神色。看守所备了一间审讯室供我们询问。监号出来,王腿伤自己不能走,只能大型伺候着,由4个大汉抬着胳膊腿运动。他自觉威风八面。坐着那里后,扫了一下年轻的男女警官,嘻皮笑脸的低头不再吱声。不能直奔主题。我就找轻松的话儿扯家常。直截了当告他说我们是码文字记录事情的警察,想把他的历史写下来。这么说算是按到了他的穴位,找准了他心理上的触点。他也以为自己是做了件撼天动地的大事儿,有文字记下来一笔,权当给后人的反面教材。遗臭万年也觉得活的值了。王彦青平时就是沉默寡言却心狠手辣的人。和风细雨的启发聊天,不曾想他愿意配合。我和芬萍的问话他毫不隐讳的一一回答。打开了王彦青的话匣子,首个回合顺利。

之后的几天,我们有6、7次到监所连续与王谈话,总计有35个小时吧。第二次去时,我特意到当时老桥头街的天津包子铺买了2斤包子。王彦青挺开心,说他好吃这一口。于是乎他把自己历年的犯罪经过,他的家庭,他的成长经历,学校,社交,以至和他交往过的女人,犯罪心理等,就象竹筒倒豆子,毫无保留的倾倒出来。
王彦青还有后来太原警方打掉的两个犯罪团伙,人人皆知的"三麻虎","小四毛"等。在太原以及山西省域那是臭名昭著。
王彦青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犯罪专家。他的凶残无与伦与。他背负16条人命,伤了的还没算。每条人命都有虐杀的残酷过程。有几位出租司机被他杀害,竟是赤手空拳,象练武之人击打沙袋般打的血肉模糊,直至死亡。连与他一起逃亡的同伙吴双喜,审讯时连连惊叹,回忆起来现场的那种残忍,仍毛骨耸然。王彦青拿生命当儿戏,平时冲他瞪一眼,吴就吓的瑟瑟发抖。
80年代开放,中国大地的生产力空前解放,创造热情史无前例的爆发。每个人都寻找自己的释放点要展试一把。乱世英雄起四方。任何人不外乎都是环境的产物。
太原重型机器厂是位于汾河以西的名企,王彦青是职工子弟。打小一直生活在那里到进入社会。小学女老师的眼中他是极有个性但听话的男孩子。少年沉稳不张狂。甚至于还对他产生过爱慕之心。只有少年朋友知道王彦青的狠辣,为了试一把军刀的锋利度,他直接捅杀了路边的一头大猪而面不改色,手不发软。
可能是受了警匪影视剧内古惑仔的启蒙吧,打少年起他也有想象力企图圆枭雄梦,早早盈育了是恶性的野心,就是做一个与刑警斗法的职业犯罪专家。
王彦青的犯罪起点是盗窃。他压根儿瞧不起小儿科式的街头绺子。要干就做大事儿。他一出手就是撬盗保险柜。
80年代末,太原及其几个县市连续出现了重特大盗窃保险柜案件。搞的人心慌慌。其作案手法麻利巧妙。罪犯对保险柜的机械构造十分熟悉。刑警把多年的惯犯作为圈定目标。后来破案抓住了王彦青,才知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罪犯。因盗窃数目巨大,王彦青被判了重刑,送到了汾阳市山西第二监狱服刑。
王彦青在汾阳监狱呆了几年,表面老实改造,还订阅了多种杂志学习。如"百科知识"军事知识”包括医学机械等各门学科。这一切都是为日后犯罪和刑警斗智准备的。时机成熟后,便密谋逃狱计划。他纠结了几名死党,在监狱一座废弃的仓库暗挖地道。地道挖的十分隐秘。70多米长挖了数月,其隐蔽情节不次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惊险。直至王彦青,吴双喜等逃狱失踪后,监狱方多日找不到潜逃的线索。为防警方的警犬追踪,王早设计了,在逃亡的洞中洒了许多风油精以破坏警犬嗅觉。他还准备了一把利刀及包扎带等。军事杂志手册上学过常识,以防中了枪弹之后,采取自救手术。说明王彦青,可能形容词用的不恰当,这家伙真是罕见的学习型罪犯。

重大刑事案犯逃狱,比动物园笼子里跑出了伤人的老虎要恐怖。一时山西警方动员各地市警力搜寻逃犯,布网围追堵截。当山西刑警还忙乎的团团转时,王彦青已在河南浮出水面,并连续酿下了几桩凶杀案。河南警方报公安部后,很快并案是王彦青所为。便展开全国性通辑。当河南刑警忙的团团转一刻,王彦青又在安徽省杀人了。安徽省这边撒网围堵,王彦青已跑到江西省南昌的一所大学保卫科。他用掌握的科技手段破解了红外线扫描仪。从保险柜里盗窃了手枪。而后潜逃回太原,杀死了辑捕他的警察又逃遁而去。紧接着就是河南,湖北,湖南……。直至湖南郴州落网,王彦青折腾了近半个中国。前后数月内,双手沾满了鲜血,杀死了无辜的16条生命。警方也被王彦青折腾的疲惫不堪,付出了巨大的警力成本。所以王在湖南落网,连北京长安街的公安部长也兴奋异常。王彦青从落网到执行死刑,时间很紧凑的。宣判大会是在河西体育场进行的。太原人争相目睹这个世纪贼王的模样。体育场内密密麻麻,挤着数万人参会。宣判后沿和平路押往刑场,数里长道两旁挤满了人群。警车开道,与王彦青等同时执行的几个死囚站在敞篷车上。沾了王彦青的光,享受着到地狱之路的万众目送。我当时坐在李玉璋厅长的指挥车上,自然要跟踪王彦青从始到终。警车哇啦哇啦一片喧嚣,李厅长不停地用对讲机呼喊肃静。执行死刑的刑场设在市郊西南部的太山脚下,太原人称为乱石滩的地方。尽管采取了保密措施,荷枪实弹的武警戒严封锁。刑场四周还是站着有数千远远围观的市民。几声枪响,王彦青结束了罪恶的一生。执法队刚撤下来,总得与王彦青划个句号了。我赶紧的过去,站在离他2米的地方呆了片刻。王彦青倒头朝地,枪口处血肉模糊。心想在这一刻,那些个被他虐杀的亡灵们,九天之下可以瞑目了。
王彦青死后,我开始采访与整理书稿,历时两个月的时间,接触了王彦青的同案犯,儿时的友人,老师,近邻等。还秘密接触到和王曾经有过恋情的两个女人。尔后与搭档芬萍着手创作,写出了一部5万字的中篇纪实文学《天字一号煞星》。多维度立体的描述了黑枭王彦青的成长与犯罪历程。书稿还未正式发表,不巧就被书贩子剽窃走了。最先出卖给内蒙古赤峰的《百柳》杂志。接着就是全国报刊铺天盖地的转载。一时火车站汽车站包括街头的书摊上,到处兜售山西贼王王彦青的故事。阅读量何止百万千万。我也只能无奈的苦笑。后来只是山西出版社结集时给了3千元稿费。如能全部拿到数百报刊稿酬的话,我当时足能发笔小财。不过心里也很欣慰,对于喜好码字的人来说,笔下爬出来的黑铅字能有数千万的读者品赏,心里也是喜滋滋的满足感。
王彦青作为传奇色彩的黑枭,太原地区年纪稍大的男女都有深刻记忆。到了2002年以后,太原地面上又出现了几位黑社会老大,如作恶多端的三麻虎,小四毛等。他们落网后,刑警侦查卷宗计有一百多本。我当时是省公安厅宣传处新闻中心主任。有幸在第一时间接触到这几个黑枭。曾几何时,这些黑老大也做过春秋大梦,也做过称霸危害一时,持枪混迹江湖几天的草头王。只在一霎时间就沦为历史的小丑。在异地关押的监所,与三麻虎聊过十多个小时,与小四毛接触数次。之后写过《三麻虎王朝的覆灭》《追捕小四毛》等中篇侦破纪实文学,在省会太原及山西省广为传播。成为反面教材人物的堕落标本。三麻虎,小四毛都是黑社会组织的老大,成系统的危害社会治安,穷凶极恶。但浮在水面上,侦破难度相对小些。对应他们来说,王彦青却是条恐怖的犯罪独狼,隐蔽性极强,潜在危害性大。他是研究型的职业犯罪人。抓捕他警方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时过境迁。不管什么文化,沉淀下来就成了历史的一部分。花花世界颜色多元,暗夜映衬光明。这些黑道人物今天说起来,已成了太原市历史过往的舌上花边。
(2025.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