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为梵文的意译,音译为“乞叉底蘖婆”。《地藏十轮经》中称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也有“地藏王菩萨”的称谓。
佛经中称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
根据佛典记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佛教把时间过程划分为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合称“三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所以这位菩萨被认为具“大孝”和“大愿”的德业,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相当于《地藏本愿经》中的第四缘(见下文)。
另外,据《地藏本愿经》卷上所载,地藏菩萨的本缘有四︰(1)于过去久远劫(极长时间)前为大长者(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之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狮子般的勇猛和迅速,足以完成所有的修行)如来之相好庄严(佛陀所具备的庄严微妙的形相),乃发愿在尽未来际(无限未来之生涯)不可计劫(久远),度脱六道(三善三恶为六道)罪苦众生,以证得此相。(2)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佛教的时间概念,指无数极长之时节)为一婆罗门女。因欲救亡母脱离恶趣,乃设供修福。并立誓在尽未来劫,普度罪苦众生。(3)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国王。因见国内人民多造众恶,乃誓愿救度一切罪苦众生皆至菩提,自己始成佛。(4)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女子,名光目。因欲拯救在地狱受苦的亡母,故誓愿济度一切罪苦众生。待彼等成佛后,始成正觉。
总而言之,地藏菩萨前世有四种传说:大长者之子、婆罗门女、久远的国王、拯救亡母之女。应理解方,地藏王菩萨不管为何种身份,都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度尽众生、方证菩提“为宏大誓愿。
地藏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说法的道场在安徽九华山。据《宋高僧传》卷二十等文献记载,地藏菩萨降诞为新罗国王族,姓金名乔觉,出家后于中国唐玄宗年间来华,居九华山数十年后圆寂,肉身不坏,以全身入塔。
关于地藏菩萨的形像有两种说法,一为“在家相”,《大日经》等作“菩萨形”,以“宝冠璎珞庄严”。另一种为《大方广十轮经》等作“沙门形”。一般多流传外现比丘形,左手持宝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立于千叶青莲花上的形像。
九华山肉(月)身殿是安葬金地藏菩萨肉身的地方,亦称地藏塔。 金乔觉(696-794);系新罗僧人,俗称金地藏,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相传其人“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心慈而貌恶,颖悟天然。”24岁时,削发为僧,携白犬“善听”,从新罗国航海来华。初抵江南,卸舟登陆,经南陵等地上九华。
九华山安放多位菩萨肉身,其中,最古老的肉身菩萨是金乔觉的肉身,存放在神光岭上的月(rou)身宝殿内。
肉身宝殿原名金地藏塔,俗称“老爷顶”。位于九华街西神光岭头,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金地藏晚年以此为南台读经。传说其圆寂三年后,仍颜面如生,正是菩萨降世应化之兆,遂在此建三层石塔安葬其肉身,即肉身塔,又称地藏坟。
九华山“真身宝殿”,俗称“肉身殿”,为佛教徒朝谒九华圣地的主要场院所,这里因主供地藏菩萨,故与一般佛寺不同。九华山肉身殿是典型的宫殿建筑,殿高15米,门朝西南。入殿须登八十一级台阶,站在台阶之下,举目仰望,可见南门厅上两块匾额:上额书“肉身宝殿”,下额书“东南第一山”。大殿四周回廊上方雕梁画栋,仙鹤、麋鹿等珍禽异兽,牡丹、灵芝诸鲜花奇草。
相传九华山原为青阳县居士闵让和尚属地。金乔觉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后竟遍覆九峰。闵让和尚十分惊异,由惊而喜,先让其子拜师,后自己亦随之皈依。至今九华山寺殿中地藏圣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让和尚父子。金乔觉来山后,居诠在东岸峰的岩洞里(后人称之为“地藏洞”),岩栖漳汲,过着十分清苦的禅修生活。
佛教认为佛菩萨或高僧大德圆寂后,可得舍利。《玄应音义》载:“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别”。全身舍利即是指高僧元寂后,其身体经久不烂,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者。碎身舍利指高僧大德荼毗后之遗骨所化。所说的肉身菩萨,就是佛教所说的“全身舍利”。
九华肉身宝殿建于高台之上。石柱,红墙,铁瓦,汉白玉铺地,正门高悬“东南第一山”匾额。殿中央七层木结构的“地藏塔”,塔基用汉白玉砌成。塔内供奉一百多尊地藏菩萨,正面供“金地藏”塑像,金地藏骑着涉水如飞的“谛听”,左为他的弟子道明,右为道明的父亲闵公。因为道明先入空门,成为父亲的师兄。塔的前后安置着大大小小的地藏塑像,两侧是十殿阎罗拱卫而立。整个大殿庄严肃穆,连游人说话都轻声细语,或者以眼神示意。
(谛听)
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长老诸葛节等数人结伴登山,一路但见深山峡谷,荆榛莽莽,寂静无人。到得东崖,见岩洞内唯有释地藏孑然一身,闭目端坐,旁边放一折足鼎,鼎中盛有少数白米掺杂观音土煮的剩饭,众长老为有如此苦修之人,而肃然起敬。于是共同筹划兴建禅舍,供养地藏。不到一年时间,一座庙宇建成,地藏有了栖身之地和收留徒众常住寺内的条件。
肉身殿是典型的宫殿式建筑,座落于九华山街西神光岭头,周围古木参天,浓荫蔽空。殿宇高15米,山门西南,红墙森严,巍峨雄壮。入殿须登八十一级台阶。
百岁宫也是九华山第二座肉身殿,百岁宫的建筑依山势而建,上下相连,左右贯通,形成一个整体。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斋堂和寮房等,大殿内供有无瑕肉身像。
(无暇大师肉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