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里的鸿沟
旖旎
林妈盯着手机屏幕上“交易失败”的红色提示,指尖悬在微信对话框上,像攥着颗烫手的山芋——连点三次“发送”,那串白色的转账数字都顽固地弹回来,最后干脆跳出一行冰冷的小字:“本月转账限额已达上限”。
女儿琪琪在杭州看房,前几天发来消息时,字里行间都裹着慌:“妈,江湖救急!定金差三万,中介说这周末凑不齐,就把房子留给别人了。”林妈没敢耽搁,当天就从银行卡往微信转钱,手指点得屏幕发烫,分三笔转过去两万,剩下的一万,怎么也跨不过那道“限额”的坎。
她对着屏幕皱紧眉头,老花镜滑到鼻尖也没顾上推——这微信她用了五年,平时也就发个“早上好”的太阳表情、给孙子发个五十块的红包,哪见过“限额”这新鲜事?思来想去,还是先跟琪琪报个信,在表情库里翻了半天,选了个自己最常发的笑脸😊——这笑脸她用了好几年,每次跟女儿报平安、说家常都用它,在她眼里,这就是阳光灿烂的意思,是“妈妈一切都好,你别担心”的代名词。她打字:“不误事,你先跟中介磨磨,妈过两天发工资,一准把剩下的转你。”
消息发出去还没三分钟,琪琪的回复就冲了进来——先是一个冷冰冰的笑脸🙂,紧接着是张占满屏幕的截图。林妈把老花镜推到头顶,眯着眼才看清:截图里是个叫“龙吉”的博主写的,标题像根刺扎进眼里——《这些表情在年轻人眼里,早成了“骂人暗号”》。下面明明白白写着:她发的笑脸😊,是“死亡微笑,敷衍到骨子里”;她偶尔发的“哈哈”,是“脸上笑嘻嘻,心里mmp”;连她觉得温和的笑脸😌,都成了“表面没事,心里骂街”。最后还补了句:“长辈别再用这些表情了,真的会被嫌‘老土又尴尬’。”
林妈心里“咯噔”一下,像被谁泼了盆冷水——她这辈子待人接物,从来都是笑脸相迎,家里相册里存着的老照片,哪张不是她笑着的?现在倒好,她真心实意发的笑脸😊,怎么就成了“死亡微笑”?一股委屈混着气涌上来,她盯着那个笑脸🙂,越看越觉得扎眼,可转念一想,琪琪还在等着钱,又赶紧换了个“灿烂的笑脸”,敲字时手指都在抖:“人老了跟不上时代咯,微信还限着额,你别慌。”
可这次,消息石沉大海。对话框停在她那句解释上,像条没人接的话尾巴。林妈拿着手机坐了一下午,沙发垫被她抠出几个小坑——一会儿想琪琪是不是在中介那儿受了气,一会儿又怪自己没用,连转个钱都这么费劲,更难受的是,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眼里阳光灿烂的笑脸😊,在女儿眼里居然是另一番意思。夜里躺在床上,她闭着眼都是琪琪的影子:小时候女儿攥着她的手买棉花糖,说“妈妈的笑脸最好看”;现在女儿在杭州跑楼盘,自己却连个表情都能让她添堵。
接下来两天,林妈把闹钟定在早上六点,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查工资到账没。终于在发薪日那天,手机“叮”的一声响,她手忙脚乱地把钱转到微信,手指快得像要戳穿屏幕,一笔、两笔,把剩下的一万块全转过去。这次她没敢碰那个熟悉的笑脸😊,甚至没敢看那些带“笑”的表情,在表情库里翻了十分钟,最后选了个金灿灿的太阳☀️——太阳总不会错吧?总不会被说成“死亡太阳”吧?她附言:“钱转过去了,跟中介好好说,别误了正事。”
发送成功的瞬间,林妈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她盯着那个太阳☀️,突然想起以前——不管是转零花钱还是发生活费,她都会跟个笑脸😊,女儿总会立马回“妈妈真好”;可现在,她连碰都不敢碰那个笑脸了。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发的笑脸😊永远是阳光灿烂的,是藏着牵挂和安心的,绝不是什么“死亡微笑”,但从今天往后,她再也不会给女儿发这个表情了——她怕,怕自己的真心又被错读,怕那点小心意,再成了女儿眼里的“尴尬”。
正发呆时,琪琪的消息来了,带着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表情:“妈!收到啦!昨天我跟中介磨到晚上八点,他终于同意宽限到今天啦!前几天看你发的笑脸😊,又看那截图,又好哭又好笑——我哪是嫌你呀,是觉得我妈怎么这么可爱,还在学年轻人用表情。等我装修好,一定接你过来,咱们一起逛西湖,我教你用新表情,不过你发的笑脸😊,我知道是妈妈的笑脸,我喜欢看!”
林妈看着屏幕,眼泪“唰”地就下来了。她握着手机,手指在表情库里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没点那个熟悉的笑脸😊,只回了个太阳☀️和刚学会的“比心”。窗外的夕阳正好,透过玻璃照在手机上,把那个太阳☀️映得暖暖的。她想,等去了杭州,或许会听女儿的话学新表情,但那个藏着她一辈子温和的太阳😊,她大概不会再发了——不是不爱,是怕那份真心,再隔着代际的误会,变了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