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城红笔赋》
——张富奎习毛体书长征魂
文/苏志文(甘肃)
陇南秋色贯长虹,哈达铺前起云旌。时维乙巳年秋月,正值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大阅兵铁流撼京华之际,《正义审判》特展与张富奎毛体书法展并峙于红军长征纪念馆,三辉映日,赤帜凌霄。余观夫张公富奎百幅毛体书作,如见延河浪涌,似闻太行松涛,遂作此赋以颂红色翰墨之魂。
(一) 昔者苍天泣血,金陵梦魇;神州陆沉,寇蹄裂疆。四万万同胞衔骨,十四载烽火熔疆。至若一九五六年特别军事法庭雷霆乍起,沈阳太原两地震烁古今之公审,实乃东方正义之霹雳,人类文明之丰碑!而今乙巳秋月,天安门前战车列阵,长安街上银鹰掠空,正与哈达铺红色展览遥相呼应——此非时空巧合,实为民族记忆与时代强音之共振!历史经纬在此交错,正义与艺术共奏黄钟大吕!
(二) 观夫张公富奎挥毫,真乃“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其习毛体书法,非止形貌相仿,实得精气神髓。昔王右军兰亭流觞,颜鲁公祭侄悲愤,皆情动于中而形于笔墨。今张公百幅毛泽东诗词书法,墨浪翻腾处,尽是雪山草地铁索寒;笔锋转折间,俱为娄山关前霜晨月。尤见《七律·长征》条幅,虬龙盘纡于陇坂,云鹤翱翔于渭川,但见“金沙水拍”之句如惊涛裂岸,“大渡桥横”之态若铁索凌空——此非寻常翰墨,实乃以笔锋重走长征路,用宣纸再铸民族魂!
(三) 夫毛泽东书法,诚可谓千古独步之“革命草圣”。其书熔铸怀素之狂逸、王铎之跌宕,更注入马背诗人的豪迈与哲学家的深邃。观其笔势:横画如昆仑横空,撇捺似刺破青天;点若星火燎原,钩同农奴戟指。结体奇崛处,仿佛井冈险峰;布局磅礴时,俨然淮海战场。至若《满江红·和郭沫若》手迹,飞白似导弹划破长空,浓墨如百万工农挥戟,真乃“笔阵独扫千军,墨涛可吞寰宇”!而今大阅兵中东风长剑直指苍穹,正与毛体书法刚劲笔意隔空对话——武备与文脉,俱为国家精神之两翼!
(四) 尤可敬者,张公富奎本乃工信俊杰,退休后仍怀赤子之心。身为省政府文史馆特聘研究员,不慕金帛名利,独钟红色翰墨。百幅精品无偿捐赠,恰似当年边区军民纺纱垦荒之无私;数年伏案摹写毛体,正是南泥湾精神在文化领域之新生。其言:“哈达铺乃《七律·长征》酝酿之地,于此捐赠犹若血脉回归。”此等情怀,岂非当代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相结合之典范?昔有张芝临池墨染敦煌,今见富奎习书神会韶山——陇原大地,从来文脉与红色基因交融并进!
(五) 当是日也,京城阅兵式上“向右看”声震云霄,哈达铺展馆内红领巾诵读清越。老战士艺术团高歌《强军战歌》,与天安门分列式进行曲形成跨越山河的和鸣。秋阳朗照纪念馆广场,毛体书法与抗战史料相映成趣——铁证如山的审判文献,与龙飞凤舞的诗词墨迹,共同编织成中国共产党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精神图谱。昔孔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今观此展,岂非道艺双彰、德仁并显之鲜活注脚?
(六) 余尝观历代书史,觉毛体之伟大,在破千年书斋窠臼,立革命美学新标。其书不作寒蝉悲鸣,尽是鲲鹏激荡;无小桥流水之态,多大江东去之慨。张公富奎得此三昧,故其作品被多家红色纪念馆收藏,非惟技艺超群,实因笔墨间奔涌着永不褪色的井冈山丹霞、延安宝塔光。此番捐赠适逢抗战胜利日大阅兵,恰似将革命书法艺术之火种,与现代化强军之铁流交融并进,铸就文化自信与军事自信之双璧!
结 语:
哈达铺前秋风劲,
天安门上战鹰翔。
审判展陈昭日月,
翰墨捐赠见赤心。
望昆仑之巍巍兮,
接伟人笔势;
观渭水之汤汤兮,
传红色基因。
愿我华夏儿女,既铭刻历史正义之审判, 复锤炼强军兴国之重器, 更习练革命书法之精神, 则民族复兴之伟业,必如毛体飞白——气势贯虹,不可阻遏!
如此,则翰墨千秋染赤帜,长剑万里驾长风!
2025年9月4日晚

(注:文中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简介:苏志文,网名东风第一枝。中学高级教师。中国诗词研究会、甘肃诗词学会、白银市作协会员。《白银区志》水川史料撰稿人。其《〈西厢调〉小曲》为白银市获得国家级非遗“曲子戏”。《白银民间民俗文化集》责编。诗词歌赋散见《中国诗词》《甘肃诗词》《黄河诗阵》《兰州诗词》《凤凰网甘肃》《大西北网》《澎湃新闻》《今日头条》《中华诗词学会城镇诗词》《华夏文明导报(白银周刊)》《商海诗潮》《中华诗赋集锦》《文化网诗词》《力军文学》《神州文学家园》《白银文学》《人文白银》《炎黄文学》《白银日报》《黄河文艺微刊》《全国百家经典》《青城诗词》等国家级和省市级报刊及网络平台。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