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魁题
袁文魁
军旅书画家,生于甘肃兰州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市楹联学会会员
中国民族画院特聘画家
李可染青年画院画家
天津画院签约画家
先后结业于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和中国国家画院高级研修班,作品多次入选由文化部,中国美协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
写意人物画是中国画传统中在审美特点和形式风格等方面极具典型意义的门类。它历史悠久,传承有序,自古以来画家籍以此赋予情感和思想,根据感情和个性的需要选择题材的表现形式,这就使人物画从一开始便形成以较强的观念性为主的艺术表现。时下,写意人物画创作十分繁荣,能者甚众,然而能深领传统精华,灵活运用程式而具有独特感知和新意者寡。军旅青年画家袁文魁堪称佼佼者,近年来他先后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军事题材的写意人物画,作品主题鲜明,感情真挚,造型突出,视觉冲击力强烈,得到了业内广泛的赞誉。
袁文魁在绘画学习之路上转益多师,得到很多著名军旅画家的指教,使他获益匪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在创作之余进行着理性而审慎的思考,苦苦寻找属于自己艺术语言的突破口,他从历代大师的线条、章法等入手,一遍遍地进行技法剖析,对传统经典予以梳理和整合,并从中体味情感、秉赋、性格等与各类笔墨程式之间的内在因缘。清代的陈老莲首先跃入他的视野,陈洪绶那种高度装饰化的衣折线描、高度夸张的人物造型和展示人物丰富内心世界的神情,深深打动了袁文魁内心深处的艺术神经;而后,他又将眼光投向任伯年,继而追溯、研究历代人物画风。由此,他开始了自我风格的构建和追求,反复探索多种表现手法,勇敢地突破传统的程式化的“位置经营”。袁文魁深深懂得,只有多方借鉴,并积极消化,为我所用,新的创造才有深度。经过多年的不断磨练,终于使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觅到了表现自我情感的艺术语言,逐渐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
袁文魁的军旅写意人物画作品把整体结构与人物造型放在首要位置,突出地表现自己对人物的形象与内心的感受。创作中紧紧抓住人物外型特征,用富于弹性的线条,辅以浓淡相宜的墨韵晕染,使整个画面脉胳贯通,气韵生动;在用笔上尽力强调毛笔的随机性与书写性特征;在用墨上,充分发挥水墨渗化性特征,强调画面的整体性结构与视觉冲击力。他在创作观念、审美认识、趣味表达和描绘对象上,则是以写实为基本手法,比较真实地描绘对象的客观形态,又不拘泥于单纯视觉的形似。应该说,袁文魁是一位年轻而聪慧的画家,既善于动手,又善于动脑、动心,他以动态的、开放的心态,对自身的绘画艺术之路做出选择、判断和取舍,勇于吸纳前人所创造的成果,在不断的扬弃中,努力为传统写意人物画注入新的生机,他还积极地学习艺术史和关注美术理论,这又使他的作品中具有了某些理性的色彩。
文学艺术是人类社会实践反映的产物。作为军旅画家,配合时政,用画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把握时代变迁的脉搏,表现当下的现状和生活始终是袁文魁创作中的一条主线。他十分清醒地意识到“主题性”绘画的历史价值和未来课题,不局限于“旧”、“新”的概念之下,而是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并将自己置身于强大军队这一大命题中。由于长时间在部队工作,作为军旅画家,袁文魁擅长主题性写意军旅人物创作,他把军人还原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具有人性的人、一个有血肉情感的人,并赋予一种精神力量。
近年来,袁文魁先后创作了大量反映军事题材的作品,从执勤训练到边防巡逻,从战地生活到哨卡风情,从官兵风采到军民团结,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精彩而生动的表现。如作品《激流勇进》,描绘我军战士在海训中与巨浪搏击的场景,画面雄浑磅礴,笔墨酣畅淋漓;宏大的场景,坚实的造型,倾斜的构图,钢铁般的士兵群体和排山倒海的气势,加之画面中动荡的墨块、激扬的点线、强烈的对比,都蕴含着力量和激情,统一构成了一种强大的、无坚不可摧的力量。
袁文魁在选择生命主题的意绪同时,强调画面整体的浑然气势与韵致感,以表现生命主题组成部分形态的整体性和内涵的丰富。事实上,在这类作品中,他的表现重点已不再是落在对人物性格或神态的刻划和描写方面,而是更多地关注于绘画表现的形式语言本身并且赋予它更多的时代气息与特征。在《拉练纪事》作品中,几位战士在野外训练间隙用餐场景,人物或立或坐,享受着短暂的宁静,画面凝重、深沉意境的描绘,反映了战士们雄壮、伟岸、坦荡的人格形象。而《休息日》则展现了一群常年生活在边远哨所官兵打篮球的场景,画面构图新颖,我军官兵形象勃发英姿,豪迈而质朴,表现了他们坚守阵地、珍视生命、无私奉献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袁文魁的军旅国画人物创作大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他尤其注重写生训练,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人物场景,善于抓取人物对象的精神状态和心灵活动。如《阳光,兄弟》,描绘了军人在军事训练后悠闲的一个瞬间,几位年轻的战士挂在网上,背后是温馨地训练场和多彩的蔚蓝天空,自信、刚毅的笑意写在脸上,画面轻松自然,体现出当代军人的浪漫情怀和青春的力量,从作品满含浓郁生活气息和涌动奔腾活力的时代精神的画作中,亦可感受到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
历来认为,“主题性”创作具有极大的情节叙述性特点,创作难度较大,而袁文魁却机敏地以意绪和情绪感染力取代情节与叙述性,从而使作品凝重而大气。如其《练为战》,塑造了一群122火箭炮兵训练的场景,虽是一个横断面,但具有雕塑般的厚重感,尤其是大面积火箭炮的描绘,突出了画面凝重、浑厚的阳刚之美,准确地把握了年轻士兵、新型装备的时代气息和造型特征,表现了战士们的睿智、果敢以及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作品《特训》中,一名勇敢的军人全服武装正穿越硝烟烈火的场景,画面烈火和浓烟铺排叠加,反复皴染,进一步烘托了主题;作品在构图方面突出强调人物形象,注重笔情墨韵和整体塑造,不仅人物表情生动神完意足,充满正气和激情,更有一种内在的张力,充分展示了我军官兵的精神气质。
为军旅造像,绘时代精神。
纵观袁文魁的军旅题材写意人物画作品,在努力追求“抽象具象”之间,强调“以意造形”,注重以主观的认识来表现物象气质、神韵等的同时,尽力追求意象创造,重视用“写”来抒发胸臆,探求用形象和笔墨意趣的组合表现感受和理念,从而使作品达到“立象以尽意”的目的。袁文魁的艺术创作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作品紧随时代,贴近生活,揭示人性,追求时代精神和阳刚之美,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时代内涵,表现出极强的艺术个性和品位。
近年来袁文魁的军旅国画艺术作品成绩凸显,但他从未满足过已经取得的成绩,他认为,自己尚不过早形成风格,有些东西所需长期的感悟,因为中国画的精神乃至笔墨技巧、笔意、墨韵最终要靠自身的长期感悟、理解、体验才能掌握。宋代陈郁有云:“盖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藏一话腴·论写心》),中国历代画家,所以有巨大成就者,皆能放下一切世俗的妄念焕发其“心”的本性,才能获得“静观皆自得”的灵气。面对纷繁喧嚣不断追逐的画坛,袁文魁表现出一种少有的冷静与沉着,从“师古人”到“师造化”乃至“师吾心”,说起来简单而又趣味盎然,实则是一条苦难而又艰涩的无尽之路。军旅画家袁文魁正用心在这条道路上进行着艰辛的跋涉,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绘画艺术之路一定会越走越远,并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崔勇波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