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迷雾
殷明在剧痛中醒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跳动的烛火,在石壁上投下扭曲的影子。他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处山洞中,身上盖着件熟悉的玄色外袍——那是谢沉璧的衣裳,还带着淡淡的松墨气息。
"别动。"谢沉璧的声音从洞口传来,他正用千秋鉴削着一截草药,"箭毒虽解,但余毒未清。"
殷明艰难地撑起身子,肩头的伤处传来撕裂般的痛楚。他环顾四周,这是个狭小的天然石洞,地上铺着干草,洞口的火堆上架着个破旧的药罐,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这是何处?"殷明声音沙哑。
"安全的地方。"谢沉璧将捣碎的草药敷在他伤口上,"那些死士是皇城司的人。"
殷明浑身一僵:"皇城司?为何要杀我们?"
谢沉璧却不答话,只是专注地包扎伤口。烛光下,殷明第一次看清他眼角细密的纹路——这三年来,师兄似乎老了许多。
"现在可以说了吗?"殷明抓住他的手腕,"青州顾氏,师父之死,还有这山河鉴..."
谢沉璧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合二为一的玉璧。在跳动的火光下,玉中的山河脉络仿佛活了过来,隐隐有流光转动。
"十七年前,先帝驾崩当夜。"谢沉璧的声音低沉如叹息,"顾贵妃产下一对双生子,却被国师批为'双星现,国祚倾'。先帝震怒,下旨赐死贵妃与双子。"
殷明屏住呼吸:"然后呢?"
"时任侍卫统领的师父冒死救出一个婴儿,另一个..."谢沉璧指尖摩挲着玉璧上的纹路,"被顾氏家臣拼死护送出宫,下落不明。"
洞外忽然传来夜枭的啼叫。谢沉璧猛地起身,千秋鉴瞬间出鞘:"有人来了。"
殷明挣扎着想站起来,却被谢沉璧按回草铺:"待着别动。"玄衣一闪,人已掠出洞外。
金铁交鸣之声很快传来,夹杂着闷哼与惨叫。殷明心急如焚,强撑着拾起自己的重剑,踉跄走到洞口。
月光下,谢沉璧的身影如鬼魅般穿梭在林间,千秋鉴每一次挥出都带起血光。地上已经倒了五六具尸体,剩下的三个黑衣人显然心生怯意,且战且退。
"留活口!"殷明喊道。
话音未落,最后一个黑衣人突然软软倒地。谢沉璧收剑回鞘,俯身检查尸体:"齿间藏毒,是死士。"
殷明靠在山石上喘息:"他们怎么找到这里的?"
谢沉璧从尸体怀中摸出块铜牌,脸色骤变:"不是皇城司。"铜牌上刻着诡异的星纹,"这是国师府的标记。"
"国师府?"殷明震惊,"国师为何要杀我们?"
谢沉璧沉默着将铜牌收入怀中,忽然侧耳倾听:"不止一波人。"他猛地拉起殷明,"得走了。"
两人踉跄着潜入密林。殷明因毒伤未愈,每一步都如同踩在刀尖上。谢沉璧半扶半抱着他,在林间快速穿行。
"去哪裡?"殷明喘着气问。
"找一个故人。"谢沉璧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飘忽,"一个能告诉我们真相的人。"
他们在黎明前抵达一处荒废的庄园。断壁残垣间,依稀可见昔日的雕梁画栋。谢沉璧轻车熟路地绕到后园,在一口枯井旁停下脚步。
"下来。"他率先跃入井中。
井底别有洞天。一条暗道通向地下密室,室内点着长明灯,供奉着数十个灵位。殷明借着灯光看去,最中间的牌位上赫然写着"青州顾氏七十二口之灵"!
"这是..."殷明声音发颤。
"顾氏祠堂。"谢沉璧点燃三炷香,恭敬行礼,"也是师父生前常来的地方。"
殷明注意到供桌上放着一卷泛黄的书信。他展开一看,竟是师父的笔迹:
"双星之命,非国祚之灾,实社稷之福。然奸人构陷,以致顾氏倾覆。今玉璧重現,天命当归。沉璧、明儿,若见此书,须谨记——莫信宫中人,莫疑彼此心..."
信末的墨迹有些潦草,似乎写得很匆忙。
"师父早知道我们会来此。"殷明喃喃道。
谢沉璧从供桌暗格中取出一卷羊皮图:"这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件东西。"
图纸展开,竟是皇宫密道图!其中一条密道直通国师府地下。
"师父要我们去国师府?"殷明震惊。
窗外忽然传来号角声。谢沉璧脸色一变:"禁军搜城了。"他快速卷起图纸,"我们必须在天亮前离开。"
就在此时,供桌上的长明灯突然剧烈摇晃起来。密道深处传来机关转动的轰隆声——
"不好!"谢沉璧推开殷明,"快走!"
无数弩箭从暗壁中射出!谢沉璧挥剑格挡,却被逼得节节后退。殷明重剑狂舞,肩头的伤口再度裂开,鲜血染红了衣襟。
"这边!"谢沉璧劈开一道暗门。
两人跌跌撞撞冲入另一条密道,身后传来机关闭合的巨响。殷明靠坐在石壁上喘息,发现他们正身处一条陌生的甬道中。
前方隐约传来人语声。谢沉璧示意禁声,悄声向前摸去。
甬道尽头是一间灯火通明的密室。透过缝隙,殷明看见个披着星纹斗篷的身影正在吩咐手下:
"...务必在祭天大典前找到双生子,尤其是谢沉璧,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另一个声音谄媚道:"国师放心,已经放出消息说殷明弑师叛逃,武林正道都在追杀他..."
殷明如遭雷击,浑身冰凉。原来这三日来江湖传闻他弑师叛逃,竟是国师府的手笔!
谢沉璧突然抓住他的手腕,在他掌心快速写下:
"勿信,等我。"
还不等殷明反应,谢沉璧已经闪身而出,千秋鉴直取国师面门!
"有刺客!"密室顿时大乱。
殷明想要冲出去相助,却发现暗门已被机关锁死。他拼命捶打石壁,却只听得到外面越来越远的打斗声。
不知过了多久,一切重归寂静。暗门突然开启,出现在门口的却不是谢沉璧。
来人举着宫灯,灯光映出一张慈祥的脸——那是当今圣上最信任的老太监,曾多次来宗门传旨的福公公。
"殷侍卫。"老太监笑眯眯地伸出援手,"陛下要见您。"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