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残璧
寒江畔的雾浓得化不开,像是从幽冥界漫来的瘴气,将整个落云峰笼罩在灰蒙蒙的帷幕之中。殷明执剑的手抖得厉害,玄铁重剑的剑尖垂在泥泞里,划出一道道蜿蜒的痕迹,如同他此刻纷乱的心绪。
三丈开外,玄衣人临风而立。谢沉璧——三日前还替他绾发拭剑的师兄,此刻却以师门至宝千秋鉴的锋刃直指他的咽喉。雨水顺着谢沉璧棱角分明的下颌滑落,滴在衣襟前暗褐色的血渍上。那是师父临终前喷出的最后一口热血,此刻在雨中渐渐晕开,像一朵凋零的墨梅。
"所以屠灭青州顾氏满门七十二口,是为这块碎玉?"殷明的声音嘶哑得不像自己。他缓缓摊开掌心,半枚蟠龙纹血玉在雨中泛起诡异幽光。昨夜他亲手从师父心口剜出此物时,温热的血顺着指缝滴进宗门圣地的白玉砖缝,那"滴答"声至今还在耳畔回响。
谢沉璧忽然笑出声来,剑锋震出龙吟般的嗡鸣:"好师弟,你当真不知这'山河鉴'的来历?"他的笑声里带着说不尽的讥诮,却又隐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悲凉。
暴雨如注,冲刷着两人之间的空地。殷明恍惚想起十七年前的那个雪夜,当时才六岁的谢沉璧被师父带回宗门。那个沉默寡言的少年,总是独自在练剑坪上修炼到星辰满天。是他一次次提着灯笼去寻人,是他在谢沉璧受罚时偷偷送去吃食...
"师兄。"殷明喉头滚动,"那夜在师父房中,我亲眼见你..."
"眼见未必为实。"谢沉璧打断他,剑尖微颤,"就像你现在亲眼见我站在这里,可曾看见我背后的伤痕?"
话音未落,一道惊雷劈开天际。在电光石火的刹那,殷明清楚地看见谢沉璧玄衣后背的裂口——那是师父独门剑法造成的伤口,深可见骨。
"三个月前,我奉师命潜入北狄王庭。"谢沉璧的声音忽然低沉下来,"师父要我追查的不是玉玺,而是当年顾氏灭门的真相。"
又一道闪电划过,映亮谢沉璧从怀中取出的物事——半块玄玉,与殷明手中的血玉严丝合缝地合成完璧,玉中浮现出完整的山河脉络。
"十七年前先帝驾崩当夜,镇国玉玺与半块兵符不翼而飞。"谢沉璧的目光如刀,"国师观星象称'双璧现则国祚倾',而这双璧..."
殷明突然浑身剧震。他想起来了,小时候常听师父喃喃自语什么"双生子",什么"天命不可违"。难道...
就在这时,破空之声骤起。数十支淬毒的弩箭从密林深处射来,直取谢沉璧后心!
"小心!"殷明不假思索地扑身向前,重剑荡开一片剑幕。金铁交鸣声中,他感觉肩头一痛,一支弩箭已然没入血肉。
谢沉璧眼中闪过复杂神色,千秋鉴剑锋回转,替他格开三支追魂箭:"果然还是这般莽撞。"
密林中杀出十余黑衣死士,刀光剑影瞬间将两人包围。殷明咬牙拔掉肩头弩箭,与谢沉璧背靠而立——就像从前无数次并肩作战时那样。
"之后再说。"谢沉璧低声喝道,"先杀出去。"
双剑合璧,剑气纵横。血雨纷飞中,殷明恍惚又回到年少时光。那些在落云峰修炼的日子,那些月下对酌的夜晚,那些不必言说的默契...
当最后一个死士倒地,殷明以剑拄地,喘息着望向谢沉璧:"现在可以说了?"
却见谢沉璧面色惨白地指着他的伤口:"箭上有毒..."
殷明低头,看见肩头伤口流出的血已变成墨黑色。视线开始模糊,最后映入眼帘的是谢沉璧从未有过的惊慌表情。
"坚持住!"谢沉璧撕下衣襟为他包扎,"我带你去找..."
后面的话殷明再也听不清了。在彻底陷入黑暗前,他感觉有什么温热的液体滴落在自己脸上,不知是雨,还是别的什么。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