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 玉 米
文/高克勤
今年是个干旱年,多亏老天赐福,下了几场暴雨应急,老农民们紧抓机遇不松手,才保证了秋作喜获丰收,今天才能够兴高釆烈的去掰玉米。
那几场暴雨,下得那叫真够及时。几声闷雷震得天地都在动,耀眼的电光从头顶连续闪过,惊心动魄,将天撕开了一个大口子。那雨如同瓢泼盆倾,瞬间院子满了,几乎快要溢到屋内了,门前大路成了河,浪花翻滾。一辆辆小车都象发了疯,变成了冲锋快舟,两边掀起的水花能扬好几米远。眼瞅着老天送来这么多不用花钱的水,人们心内亮堂了,快往秋田里挡水,玉米渴坏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老农民们个个精神振奋,干劲倍增,犹如返老还童一般,活脱脱的老黄忠再世,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重现。人人身披防雨战袍,足蹬高桶雨靴,肩扛元脑大铣,冲进雷呜电闪之中,淌进惊涛骇浪之内。块块地头都能看见有人忙碌,端土,抱石头,压草捆。任凭电闪雷鸣,路上洪水翻浪滚滾,衣服被汗水全浸湿了边顾不得,望着田间灌满了水,玉米苗挺直了腰杆,叶子舒展迎风摆动,象似要把老农们拥抱,感恩他们不辞辛劳,付出的一切。人们脸上露出了笑容,心中的感受那叫一个字甜。
眼看玉米长成一人多高,玉米穗长的象捧锤,隨着处暑节过后,白露节即将来临,玉米棒子已经变黃,籽粒变硬,农家收获的时节己到,农时不能误,时令不等人,玉米收获后还要整地,送粪,赶白露还要种油菜。
今天是9月2日,离7号白露还有5天。现在科技发达,无论是航天,还是工业农业等重要事,必须首先参照气象预报,阴晴雨风有很大关系。翻开手机,下午16至17时后开始下雨,由小雨到中雨一连要下四五天。
家庭留守成员小组,是我和老伴两人,不用脸红脖子粗的争论,只一个眼神和手势,就一致同意,今天早晨就去掰玉米。
开上咱那电动三轮车,拿上修路挖根的铣镢,砍杆的镰刀,捡拾玉米的笼及包,我们出发。
怪亊,不用提前商量和沟通,家家地里都有人在劳作,干的同一种活,搬玉米。可见时令不等人,收获季节手机天气预报人人都关注,感叹科技的发达,时刻能够帮助到人,工作生活都方便。
老伴曾是劳动狂,历来不显辛苦样,腰腿多处受过伤,不能下蹲弯腰扛,只要招呼到地里,站着能把玉米掰。老农好胜体力壮,砍杆捡拾运输忙。多亏国家造的这电动三轮,老年人干农业,离了它可真不行。腿脚不便坐上它,送粪拉运负重强。地窄难转往后退,倒车警示不言累。一会三车己运回,门套靠墙一大堆。
消息传得真叫快,孩子们忙完全赶来。三Y头手脚麻利干活快,大孙子掰砍有力真实在,转眼地光活完视野开,老头老婆乐开怀。
今年战天斗地玉米夺了个高产,那顶着烈日酷暑汗水浸湿了多少衣衫,孩子们心痛的说:算啦,别再累死累活的拼命,把身体挣下什么大毛病,一住到医院就花不来了。可老农是个一辈子闲不住的人,一想到那碗即将到口的酸菜泼搅团,那碗滑溜喷香的玉米面鱼儿。吃完一大碗猪肉臊子燃面后,还未休息上半小时,又扛上农具,脚下生风,不由自己,
遛到地里,去挖玉米根,除草整地,准备着下一料,种油菜。
作者简介
高克勤,陕西韩城人,乡村医生,喜欢诗词创作,不顾年时己高,继续提笔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