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秘境初开
云澈在风雪中跋涉了三天三夜。背后的伤口在那股奇异清流的滋养下已愈合大半,只留下一道浅粉色的新疤。极北荒原的严寒足以冻毙牦牛,他却只着一件单薄染血的青衫,竟不觉得冷。怀中的灵犀玉持续散发着温和暖意,丝丝缕缕渗入四肢百骸。
第四日黎明,风雪渐息。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云澈登上一座冰丘极目远眺,忽然愣住——前方不远处的雪地上,竟凭空出现一串清晰的脚印,向着西北方向延伸。
这荒原百里无人烟,怎会有人迹?
他谨慎地循迹而去,越走越是心惊。那脚印深浅一致,间距精准得如同丈量,更奇的是,沿途风雪似乎刻意避开了这条路径,脚印丝毫未被掩埋。
约莫行了一个时辰,前方出现一片冰林。嶙峋冰柱如利剑刺天,形成天然迷宫。脚印至此消失不见。云澈凝神感应,识海中那轮"明月"微微荡漾,映出左前方第三根冰柱后的异常——那里的空间似乎...微微扭曲。
他缓步靠近,伸手触碰冰柱。
指尖触及的刹那,怀中的灵犀玉突然灼热!眼前景物水波般荡漾开来,冰柱后竟显现出一道淡蓝色的光门,门上流转着古老符文,散发出苍远气息。
"小须弥境..."一个声音直接响在云澈心间,是琉璃!虽然依旧虚幻,却比上次清晰了几分,"没想到灵犀玉竟能开启这处上古秘境。"
云澈深吸一口气,迈入光门。
天旋地转后,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座宏伟殿堂。穹顶高悬星辰,地面光滑如镜,倒映着漫天星辉。大殿中央悬浮着一朵巨大青莲,莲台上端坐着那道白衣身影——琉璃。她双眸微阖,周身流转着温润清光。
"你来了。"琉璃睁开眼,目光清澈见底,"我时间不多,仔细听。"
她指尖轻点,一道流光没入云澈眉心。
轰!
云澈只觉识海震荡,无数信息涌入:原来这灵犀玉乃是上古佛宗至宝,内蕴一丝先天佛性。琉璃则是当年一位接近证得佛果的大能留下的"智慧化身",因天地大变而陷入沉眠,直至云澈血脉中的某种特质与危机中的强烈意念共同激活了古玉。
"佛性之体,清净不动,如皓月当空;其用灵明觉知,如月光遍照山河。"琉璃的声音如清泉流淌,"你此前退敌,便是初步激发了佛性'用'的一面——灵灵不昧,觉照自在。"
云澈若有所悟:"所以那些招式..."
"念起即觉,觉已不随。非是招式,而是觉性自然映照应对。"琉璃微微颔首,"但这仅是皮毛。欲真正明心见性,需体用双修。体不彻,用易迷;用不显,体成枯。"
接下来三个月,云澈在这片奇异秘境中随琉璃修行。白日练剑,非练招式,而是练"觉照"——于万千剑影中保持心湖澄澈,映照每一剑来去本真;夜晚静坐,观想识海明月,体认那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本来面目。
进步神速,却并非一帆风顺。
这夜,云澈在观想中忽然见到家族覆灭那晚的血火,父母惨死的画面反复涌现,悲愤如潮水般冲击心神。识海明月剧烈晃动,几乎溃散!
"念起不随,念落不染。"琉璃的声音及时响起,如晨钟暮鼓,"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观妄念如云,任其来去,心月自明。"
云澈猛然惊醒,冷汗涔涔。再看识海,那轮明月经过此番动荡,反而更加凝实清亮。
他渐渐明白:佛性非是压灭念头,而是于念起念落间保持觉性不失。如镜照物,物来即现,物去不留。
三月期满,秘境开始波动不稳。
"外界三日,境内三月。时空之力将尽。"琉璃的身影淡了几分,"你该离开了。记住:红尘是道场,烦恼是资粮。此去南行,或有缘法。"
离开前,琉璃最后赠言:"世间修行者多执'体'厌'用',欲求清净却堕死寂;或逐'用'忘'体',神通广大而心魔丛生。体用不二,方是正道。"
光门再次开启,云一步踏出,重回冰天雪地。
身后的秘境入口涟漪般消失不见。怀中的灵犀玉温凉依旧,识海明月清辉洒照。少年握紧手中剑,望向南方——
红尘如渊,我自觉行。
(第二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