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尘
文/轻 舟
有一天,
孙子向我,
什么是红尘?
我想了想,
答曰:
有人的地方,
就是红尘。
这回答没错!
芸芸众生,
各人有各人的口味。
但有一个共识:
狗咬生人,
熟人专门欺负熟人。
君不见?
在微信里,
聊得热火朝天的,
其本上都是,
没曾见面的微友。
而熟人聊着,
聊着,
狗脸生毛,
最后,
却形同陌路。
互相拉黑!
轻舟这首《红尘》,像拉家常般剖开了“红尘”的一角,字句浅白得像檐下闲谈,却藏着戳人的实在——原来所谓红尘,不只是“有人的地方”,更是人堆里那些说透了扎心、不说又憋得慌的世相。
开篇孙子问“什么是红尘”,答“有人的地方就是红尘”,这回答粗看朴素,却是整首诗的引子。紧接着笔锋一转,说“芸芸众生各有口味,却有个共识:狗咬生人,熟人专门欺负熟人”,这话够直,却戳中了不少人心里的疙瘩。后面举的微信例子更妙:没见过面的微友能聊得热火朝天,熟人聊着聊着倒“狗脸生毛”,最后互相拉黑——这哪是说微信?是把现实里“熟人难处”的拧巴劲儿写活了。
没有半点虚头巴脑的感慨,全是过日子里能撞见的真事儿。“红尘”不再是诗里飘着的词,成了柴米油盐里的人际:生人有距离的客气,熟人有卸了防备的计较,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亲疏变化,都被这几句大白话摊开了。读着像听街坊叹口气说“就是这么回事儿”,却让人心里轻轻咯噔一下——原来这就是我们天天待着的“红尘”,真实得有点扎人,却又没法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