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往圣继绝学·秉刀笔谱华章
——全国第六期甲骨文书法研学班暨“了不起的甲骨文”研学行礼成安阳
在江苏省甲骨文学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学会首次联合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殷墟博物馆,于2025年8月3日至8日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六期甲骨文书法研修班”暨“了不起的甲骨文研学行”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江苏省侨联非遗专业委员会、苏州天工造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国际甲骨文艺术网等机构与媒体的广泛支持,合力形成了多元主体协同推广甲骨文书法与篆刻艺术传播新格局。江苏省甲骨文学会会长陈爱民为全国第六期甲骨文研修班以殷商契文题写“为往圣继绝学”徽标。
研修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教授“彩笔昔曾千气象”的致辞中,开启了这场深度的甲骨文溯源研修之旅。陈爱民、胡长春指导“学术与艺术交融,用刀笔重构甲骨文书法与篆刻之美”,甲骨文书法篆刻艺术理论与当代创作审美实践双修。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刘钊教授作《早期文字的产生、特点与甲骨文字考释的进展及成果》学术专题报告。上海复旦大学古典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蒋玉斌为学员作《《科学解读甲骨文卜辞》的学术报告,旨在帮助学员提高对殷商卜辞的解读与临创。乔雁群博士作《人工智能结合甲骨文书法规范创作》专题讲座。刘凤华副教授作《殷墟甲骨文高频字字用研究》专题讲座。章秀霞教授作《甲骨文字形考古与早期文明》专题讲座。焦清局副教授作《数字科技和创新模式助力甲骨文的范式转型》专题讲座。张展副教授作《图像技术与AI赋能下的甲骨文研究》及介绍教育部“殷契文渊”大数据平台的共享查字功能及要领。安阳殷墟博物馆副研究员王迪作《回望大邑商》专题讲座,他介绍了这个考古项目自1928年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在傅斯年“新史学“思想影响下,将殷墟发掘作为重建中国古史的重要举措,先后历经了董作宾至刘一曼等几代考古学家长期的辛勤付出,可谓功德无量!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宁红亮百忙之中出席本期研修班的开班与结业仪式,并给予许多工作的鼎力相助!
梦见安阳是当今国内外所有甲骨文书法篆刻者们的共同心愿。本期学员来自全国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名, 他们冒着酷暑来“中国字都安阳取经”。如期顺利结业时师友们先后异口同声感慨之言可概括为:“这次咱们中华字都安阳求学,终于圆梦,大开眼界。让我们少走了不了弯路。”真心要感谢主办方的精心策划与研修课程安排:让全体学员亲临安阳师院教育部甲骨文重点实验室,“零距离”接触甲骨文展陈的文物;尤其在殷墟博物馆深度了解三千年前殷商文明往日的风彩与輝煌。最后一天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让学员们全面了解中国汉字的发展脉络:即从贵馆展陈的不同文化期的陶符、甲骨文、金文、篆隶、魏碑、楷、行、草书体及历代玺印及封泥的发展历程。每位师友都心怀感恩期许着:回去争取静心安然地好好消化,不为速成,不为承诺而承诺,应扎实地在今后创作的刀笔之间,来体现“得道”传承甲骨文书法篆刻的“艺术火种之妙法”,尽力兑现每年进步一点,才不负本期诸位导师们的传经送宝,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
(徐文举 唐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