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职师生观阅兵 匠心共筑强国梦
当历史的钟声再次敲响,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英雄辈出的年代。八十年光阴流转,但历史的回响从未远去,英雄的光芒依旧璀璨。今天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盛大的九三大阅兵仪式,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职业教育中心组织全体师生2800多人集中观看盛典。我们将通过一方屏幕,穿越时空,去触摸一个民族的钢铁脊梁,去聆听一个国家的和平誓言。长安街上,铁甲生辉,战鹰列阵;天地之间,正气充盈,国威浩荡。
全体师生早晨八点半准时守候在屏幕前,激动地观看国家领导人迎接各国领导人和嘉宾的到来,喜迎盛大的阅兵仪式。这是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堂生动的难忘的“思政课”。大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自豪,也更明白和理解了新时代的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
无论是徒步方队官兵们整齐划一、气势如虹、铿锵有力的步伐,还是装备方队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装备,他们是祖国的威武之师,钢铁洪流。还有无人机作战、智能化、网络电子战等的亮相,我国军事装备从“万国牌”到“中国造”,展现了祖国强大的制胜现代战争的能力,展示了军事技术已实现完全自主可控,展现了中国国防科技的最新成果和新中国综合国力的实力。
观看这次盛典,确实令人心潮澎湃。教师三百多人的会场格外安静,激动时刻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细听竟然身旁不时传来抽泣声,这是为伟大祖国的强大骄傲的泪水,这是为生在和平国家自豪幸福的泪水,再一次深深体会到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份量。
镜头里一位90多岁的老兵带着泪水、带着笑容,颤巍巍地举起留下岁月痕迹的手,坚定而庄重地敬礼的场面,再一次深深地触动了我,老兵那眼神包含了那个年代的多少苦难,笑容里洋溢着今天的生活多么的幸福,只有那个时代经历过的先辈们深有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不易。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曾今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伤亡和牺牲。同时警示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历史悲剧不能重演,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观看此次阅兵,不仅是思想的洗礼,更是行动的号角。阅兵场上官兵们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态度,值得学子们学习。其中机电工程系的一位同学说“我要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将这种精神运用到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中,刻苦钻研技术,努力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国家的强大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护理专业的同学说:“这场阅兵让我们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同行。我们将努力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用奋斗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现代服务系的同学说:“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最大的维和人员派出国,展示了强大国防力量,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平。这彰显了大国的担当,我们要做好和平的守护者”。
此次盛典,让我们更加热爱强大的祖国,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环境,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与方向。我们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生在繁荣富强的红旗下高歌:
阵容浩荡战旗红,铁甲轰鸣震碧穹。
将士擎天惊海宇,机鹰掠空展雄风。
烽烟尽处史铭记,盛世和平国力丰。
湟职儿郎多壮志,匠心共绘九洲虹。
作者简介:
张进萍,网名:萍子。湟水河畔是我家,自称高原格桑花。时常喜自耕,愿视界迎新;酷爱文学,常著小文做烹,慰心悦和鸣。增趣赋兴,颇有蒸升。西宁市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诗词学会会员和陕西省散曲协会会员,龙风文学第五文学社副社长兼执行主编;青海省格桑花基金会志愿者,格桑花护花行动讲师。近二百篇散文、诗歌、古诗词等在《萧乡文学》《昆仑文学》等纸刊和公众平台发表。在《当代文学家》“中华文坛名家杯”等偶获小奖。愿以文会友,以文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