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百姓学习之星、齐白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苗德志教授,创作了一组名为《盛京八景篆刻组印》的艺术作品。这一系列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更是为了宣传家乡代表性文旅景观,助力振兴文旅发展而创作的。 苗德志教授是齐白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老教授协会美育创新融合委员会副主任、专家,沈阳市政协委员会,辽宁省民进开明画院副院长,致力于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书画篆刻作品作为外交部、中国侨联国礼被二十多个国家使领馆收藏,为国家外交做出出突出贡献!
他创作的沈阳《盛京八景》融汇秦印、汉官印、将军章、魏晋南北朝及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印风,颇具观赏和收藏价值。他对汉印平正方直的基本程式的大胆突破,追求文字的奇肆奔突与印面布局的欹侧,打破了汉印章法的基本格局,作品高古沉雄中又展现出清新高雅的气质,充分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展现了对传统艺术的敬重与创新,使得作品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根基,又展现了当代艺术的活力。
作为一名艺术家,苗德志教授不仅注重个人艺术的探索,更关注社会、文旅、乡村的发展,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讲述沈阳的故事,讲述家乡沈阳历史文化故事。这种对家乡的热爱,使他的作品更具情感深度,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盛京八景起源形成于清代,部分景致可追溯至后金时期(1625年迁都沈阳),由文人墨客提炼命名,如缪润绂《陪京杂述》所载。 天柱排青:位于沈阳福陵(东陵)天柱山,以松林葱郁、峰峦耸秀著称。辉山晴雪: 辉山主峰冬季雪景与白色岩石相映,形成"白玉嵌翠"的奇观。 浑河晚渡: 浑河(沈水)古渡口,以黄昏时轻舟古渡的幽静意境闻名,现为罗士圈生态公园的一部分。塔湾夕照:皇姑区无垢净光舍利塔的夕阳倒影景观,柳塘避暑:万柳塘公园的清代避暑胜地,以柳树成荫、清幽凉爽为特色。 花泊观莲: 原为柳条湖的天然莲池,现因城市开发已消失。 皇寺鸣钟:实胜寺(皇寺)的钟声曾响彻全城,现寺内仍存历史建筑。 万泉垂钓:万泉公园(原小河沿)的垂钓与园林景观,现为市民休闲场所。 盛京八景展现了沈阳自然与人文交融,部分景观(如花泊观莲)因城市发展消失,其余多数保留或修复,成为沈阳历史文化名片。
苗德志教授以篆刻作品《山海有情,天辽地宁》为沈阳盛京八景的篆刻组印拉开序幕,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神秘幽深的古文字世界,叙述承载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华历史与文明,讲述沈阳的历史和文化。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苗德志教授创作了《嘉兴南湖的春天》、《红岭上的白鸽》、《家乡的红高粱》等反映红色文化主题的绘画书法篆刻作品。近日在由民进中央开明画院指导、开明慈善基金会支持,东北四省(区)开明画院和吉林省美术馆共同承办的"同心筑梦﹣﹣庆祝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80周年东北地区民进开明画院书画作品联展"中展出,受到民进中央副主席王刚、民进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刘文胜及中国文联原副出席段成桂等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
他创作《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20方组印》被中国博物馆学会收藏,这也是该学会首次收藏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表达了苗教授对无产阶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军无限敬重之情。 时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姜昆曾撰文发表《传统艺术的优秀传承人——苗德志》向社会推广,并为他题词:“金石风采,承继开来。北方神韵,赤润胸怀”!
苗德志教授作品在法国卢浮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等展出。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等收藏。
他的绘画、书法、篆刻作品均入国展,并获奖。著有多篇评论文章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被授予 “中美文化交流形象大使”、“扶残助残爱心使者”。五次获沈阳市政协优秀提案,五次获沈阳市优秀政协委员,2016年他策展沈阳市文联、澳门归侨总会主办“同根.艺中华——沈阳书画艺术展”(澳门)《澳门日报》以标题《苗德志画作蜚声海外》为题,三次大篇幅专题介绍其艺术成就。
山海有情,天辽地宁
天柱排青
辉山晴雪
浑河晚渡
塔湾夕照
柳塘避暑
花泊观莲
皇寺鸣钟
万泉垂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