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放歌笑对夕阳》是蔡宝培先生于八秩之际所作的人生回顾诗,全诗以“我来人间一趟”为脉络,分六章展开,以质朴语言和清晰结构勾勒出自己从农家子弟到教育者、公职人员,最终笑对夕阳的丰盈人生。以下从主题、结构、艺术特色和情感价值四个方面评析:
一、主题:生命历程的史诗与乐观精神的颂歌
诗歌以“苦乐年华”为底色,却始终贯穿着“笑对”的豁达。诗人历经农耕艰辛、寒窗苦读、育人生涯、公务奉献、游历世界,最终在暮年以“青葱模样”的心境面对夕阳,传递出“活老学老干老”的积极老龄观。这种对生命的珍视、对奋斗的认可、对岁月的坦然,具有普世价值,尤其对当代社会应对老龄化议题具有启示意义。
二、结构:复沓回环的章法与人生阶段的交响
全诗六章均以“我来人间一趟”起兴,形成民歌式的复沓节奏,每一章对应一个人生阶段:
1. 农耕岁月(苦乐根基)
2. 求学之路(知识改变命运)
3. 教育生涯(奉献与回馈)
4. 公务履职(家国责任)
5. 游历世界(精神开阔)
6. 暮年感悟(生命升华)
这种结构既清晰有序,又通过重复句式强化了生命历程的连贯性与仪式感,仿佛一部浓缩的个人史诗。
三、艺术特色:质朴语言中的诗意与力量
语言风格:通俗如话,却蕴含深情。如“放牛锄草耕地,割麦收稻打场”以农事动词连用,生动展现农耕生活的艰辛;“甘为红烛燃尽”化用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教育者的无私。
意象选择:“农门”“寒窗”“讲台”“红烛”“夕阳”等意象具有典型性,勾连起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对比手法:“苦乐年华”与“笑对夕阳”、“温饱奢望”与“桃李天下”形成张力,凸显奋斗的意义。
四、情感价值:个人史与时代史的共鸣
诗人的人生轨迹(农门子弟→知识分子→教育者→公职人员)与中国近几十年的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诗中“江淮大地作证”“未负家国期望”等句,将个人经历融入家国叙事,使诗歌超越个体感怀,成为一代人奋斗史的缩影。结尾“祈天佑福期颐,自求思敏体康”更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寿、康、德、智”的生命理想。
结语:
《放歌笑对夕阳》并非技巧繁复的炫技之作,而是以真诚为核、以阅历为骨的生命之诗。它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最深刻的道理:人生纵然匆忙坎坷,但以勤勉、奉献、豁达之心面对,终可“放歌笑对夕阳”。这种精神境界,恰如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亦暗合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通达,值得每一位读者品读深思。
下面请赏阅原文:
放歌笑对夕阳
文/ 蔡宝培
我来人间一趟,生在农门苦尝。
放牛锄草耕地,割麦收稻打场。
各种农活干过,温饱常为奢望。
江淮大地作证,苦乐年华难忘。
我来人间一趟,志在读书图强。
悠悠一十七载,多少寒来暑往。
勤径苦舟铭刻,未负韶华寒窗。
饱读诗书万卷,得圆人生梦想。
我来人间一趟,做了快乐书匠。
三尺讲台汗洒,十年杏坛拼闯。
甘为红烛燃尽,心有一分余光。
授业解惑播爱,桃李天下回偿。
我来人间一趟,机缘入职官场。
廿余夙夜在公,未负家国期望。
业优跻身市省,成果教界传扬。
谨守为政本分,功成平安退养。
我来人间一趟,畅游中外四方。
山川美景览遍,民族风情尽赏。
各族各国友处,多种文明互鉴。
亿万行程脚下,烟雨平生自爽。
我来人间一趟,流年岁月匆忙。
不觉年交八秩,心犹青葱模样。
祈天佑福期颐,自求思敏体康。
活老学老干老,放歌笑对夕阳!
作者简介:蔡宝培,江苏射阳县人。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射阳县教育局副局长、盐城市教育督学(兼)等职。长期从事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在教改和教科研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五十多篇教育论文在《人民教育》《中国农村教育》《江苏教育》等国家和省级期刊上发表。出版《家·春·秋》《陋斋读史》等著作,入选《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盐城市高级人才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