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辛杂文随笔《请一个王八蛋帮自己》赏析
一、主题与叙事结构
1、黑色幽默与反讽
标题“请一个王八蛋帮自己”以直白的粗俗语言奠定反讽基调,揭露司法体系中“专业服务”的荒诞性。律师穆某利用程序漏洞(如撤回证据、虚构法律关系),将委托人推向责任深渊,形成“花钱买罪”的悖论。
2、叙事双线交织
主线:朋友从垫付赔偿的“善人”沦为法院判决的冤大头,展现个体在权力与规则夹缝中的无力。
暗线:政府红头文件的“权威性”被司法程序消解,暗示行政结论与法律实践间的鸿沟。
二、人物塑造与象征意义
1、“朋友”的悲剧性
东郭先生原型:以善意垫付赔偿,反遭律师背叛,成为现代版“农夫与蛇”。
司法小白鼠:其经历象征普通人对法律体系的信任崩塌——“有理没钱莫进来”的民间谚语得到残酷印证。
2、律师穆某的符号化
“眼睛贼亮”的细节暗示其精明算计,而“法院人熟”的标签直指司法腐败的灰色地带。
三、社会批判维度
1、司法程序的异化
法院以“武汉公司查无此司”为由回避责任,暴露程序正义对实质正义的架空。
法官的反问(出租车肇事连带责任)与判决结果的矛盾,揭露法律适用中的双重标准。
2、权力与资本的共谋
政府为“年终考评”瞒报事故,开发商与建筑公司互相推诿,形成“责任真空”,最终由底层个体买单。
四、艺术手法与文本张力
1、细节的讽刺力量
“双十二”购物节与工地惨案的并置,暗讽消费主义时代对生命的漠视。
律师“振振有词”与判决结果的巨大落差,强化荒诞感。
2、留白与余韵
结尾“耿耿于怀”的不仅是朋友,更是作者对司法不公的持续诘问,引发读者对“如何避免下一个东郭先生”的思考。
五、现实意义
文本超越个案,直指当代社会三大症结:
法律服务的道德底线缺失;
行政权力干预司法的隐患;
弱势群体维权成本的高昂。
结语
这篇纪实文学以冷峻笔触撕开法治社会的华丽表皮,其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个案,更在于为制度反思提供了一面棱镜——当“专业帮助”成为伤害的帮凶,我们是否需要重新审视“正义”的生产机制?
附录
请一个王八蛋帮自己
杂文随笔/李含辛
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朋友说,这个,他懂。
夜饭少吃,赢官司少打。朋友说,这个,他也懂。
朋友说,这辈子万万没有想到做了一回被告,万万没有想到花钱雇了一个王八蛋坑自己。
北上召汽车城即将划给秦汉新城的那一年双十二的那一天早上,秦皇北路与咸北路的十字建筑工地发生了一起两死一伤的责任事故,原告张宏斌,拆装吊篮的包工头,带蓝田老家几个第一次出门的老乡进入工地施工,违规操作,当场造成两人死亡,张本人受伤住院。
秦都区政府责成安监局公安局等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事关年终考评,死人事件没有向上级政府报告,事故了直接责任人始作俑者,承包方张某人在医院治疗,重压之下,朋友拆东家借西家凑了一百多万,先期垫付给两个死者家属,否则就要坐牢云云,能用钱摆平的事都不叫事儿,再说了给政府排忧解难,花钱图个平安。
秦都区政府事故调查小组通过现场调查专家论证很快得出结论:张某作为工程承包方,无视安全规定违规操作,负主要事故责任……
朋友说,张某住院期间,他还支付了三万多费用。他这个东郭先生,这次算是遇见了凶残无比的恶狼,一出院,一纸诉状,立马把他告上法院。
没办法,一辈子没有进过法院的门,上法庭就上法庭吧,相信总有一个说理的地方。到时候当庭,我把秦都区政府责任事故调查小组的调查处理红头文件拿出来,还不行吗?
朋友说,那段时间,是他人生的黑暗时代,心烦意乱,关键时刻,他接受了朋友一个瘦主意,推荐了一个律师,姓穆,个子不高,眼睛贼亮,说这个律师如何厉害,现在法院如何混账,交给律师,省心,等等。
法庭上,出现戏剧的一幕,第一被告是开发商,第二被告是建筑公司宝鸡扶风二建,第三被告是扶二建项目经理,第四被告是武汉一家建筑装饰工程公司,第五被告是装饰工程公司负责人老李,第六被告是朋友吊篮挂靠的吉虹建设公司,第七被告才是我那位朋友。第一次开庭,朋友说咱的律师都把秦都区政府的红头文件都递交给法庭了,结果发现第四被告没有到庭,第五被告因为年事已高支支吾吾表达不清,咱的律师利用他在法院的人熟,老油条,把提交的证据包括政府的红头文件证人证言又要了回来,一口在法庭咬定:我们只是把吊篮租给了第四被告武汉建筑装饰工程公司,跟我的当事人第六第七被告没有任何关系。
第二次开庭,武汉那家公司还没有到庭,法院去的法律文书寄到武汉得知,查无此司。穆律师,这时候仍旧信誓旦旦,只要武汉那家公司不到庭,法庭就拿咱没治,朋友说律师是专业法律工作者,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人家就是吃这口饭的,还能有错吗?咱的代理律师比上一次开庭还振振有词,这次责任事故跟我的当事人吉虹建设以及吊篮负责人没有任何关系。
法院判决下来了,第一被告因为把那座楼抵给第三被告作为以前的工程款,不承担责任。判宝鸡扶风二建公司承担法律责任,扶风二建办公室主任说第三被告的委托文书是假的,跟他们没有关系。武汉方判决根本没有提。朋友挂靠的西安吉虹建设负责。
为此,我专门咨询了一个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已经在法院上了十几年办的法官,她反问,出租车肇事,司机,出租车车主,都要承担责任,你们在法庭上口口声声说跟你们没有关系?
就这样,白白失去了论证机会。
人生无常,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人都可能遇到。
结果,事故的直接责任人不仅对两个死去的人没有承担任何责任(如果反诉呢他是否要承担七八十万的责任赔偿),朋友还赔偿了这个事故的始作俑者二十多万(如果按政府红头文件,朋友是否只承担几万元)。
朋友至今不能释怀的是,自己花钱雇一个王八蛋做律师,帮忙搬起石头恨恨砸了自己的脚。
几年过去了,我也耿耿于怀。
2022年9月13日下午